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医工融合”培养创新型医学工程人才

发布时间:2018-01-03 04:22

  本文关键词:“医工融合”培养创新型医学工程人才 出处:《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实验教学 生物医学工程 医工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


【摘要】:为形成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特色,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不仅需要理工科与医科知识的进行叠加,而且要根据社会需求将相关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发挥1+1大于2的效益。"医工融合"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需求导向型培养模式在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的进一步应用。实验教学正是融合型创新人才的最好培养方式。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以学生为本,创新人才的培养从"医工结合",到"医用导向型",再到"医工融合",使各学科间的相互交融更为紧密,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Abstract]:For the formation of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Not only need to overlay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medical knowledge, and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to the knowledge of organic integration, play a 1+1 greater than 2. The benefits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medical" fus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s the demand oriented training mode further application in th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talen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the best way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The integration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students,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from the "medical combination", to "medical oriented", then to "medical fus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ll disciplines more closely, students' innovation capability to get better training.

【作者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基金】: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16B-RC058) 南京医科大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JYY2015072,JYY2015077)
【分类号】:G642;R-4
【正文快照】: 0引言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部门、医疗仪器研发生产等相关单位迫切需要大批同时掌握医学知识和电子、计算机等工程知识,并能综合运用知识融合型创新人才[1]。如何培养符合上述要求的生物医学工程创新人才,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了“医工融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段磊;朱松盛;刘宾;吴小玲;;深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培养“医用导向型”生物医学工程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年05期

2 段磊;王伟;朱松盛;吴小玲;;医工结合建设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年07期

3 王智彪;白晋;杜永洪;李发琪;邹建中;樊华;颜家珍;王芷龙;;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本科办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05期

4 董亚明;余学飞;董哲宇;;医科院校开设医学工程类专业的前景及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09年02期

5 吴向明;余红娜;陈春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杨富华;娄坤;;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现状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8年06期

7 刘文军;余学飞;李光明;周猛;陈武凡;;生物医学工程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医疗卫生装备;2008年05期

8 俞祖华;赵慧峰;刘兰昌;;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孙浩宇;;略论复合型师资人才的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10 高路斯;邹龙江;潘学民;;设计性综合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振华;;“走出去”的中国国际经贸人才供求状况与对策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2 王潇伟;李涛;;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7年01期

3 戴德锋;窦德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问题探讨[J];中国包装;2017年01期

4 王立立;金腊华;张娜;何宝燕;;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实践能力培养——“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6年04期

5 戴芬良;;电工基础设计型实验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24期

6 朱松盛;段磊;王伟;刘宾;吴小玲;;“医工融合”培养创新型医学工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年12期

7 宋晓艳;李忠辉;贾慧霖;;二学位本科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J];高教学刊;2016年22期

8 薛冰;吴芷竞;梁国栋;马晗;李烨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年30期

9 陈洪波;;企业和医院融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42期

10 王振刚;孙翠香;;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机制研究——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特需项目”为例[J];职教论坛;2016年2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旭;秦明新;金贵;许佳;徐林;李晓寒;刘晶;蒲贤洁;;生物医学工程本科学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2012年01期

2 孙建林;熊小涛;于广华;杜振民;;传承与创新——建设国家级材料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服务本科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06期

3 熊梦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共享模式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6期

4 胡兵;;注重实训的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5期

5 梁迎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2期

6 马冬梅;朱正伟;陈树越;郇战;;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2期

7 王智彪;白晋;杜永洪;李发琪;邹建中;樊华;颜家珍;王芷龙;;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本科办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05期

8 马春排;李天钢;李自毅;周秦武;;生物医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04期

9 魏天兴;;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0年01期

10 赵建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概念、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建平;姜玉新;;促进医工深度融合,打造品牌学术期刊[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年01期

2 张怀文;胡博;;创新型生物医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年04期

3 顾鸣敏;李培勇;;我国研究型大学医工结合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医学教育探索;2010年05期

4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河北分省委员会年会暨“医工当自强”系列活动(河北站)启动仪式隆重举行[J];中国医疗设备;2013年08期

5 ;我院是怎样提高医疗岅量的[J];江苏中医;1959年12期

6 耿(钅监)庭;从西汉医工铜盆的发现来探索“医工”这一名辞的变化使用[J];新中医;1973年03期

7 连耀林;;搞好医工入股是集体医疗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J];农村卫生事业管理研究;1985年02期

8 沈庆法;医工分为上中下[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年09期

9 卢光泽;研究开发与医院医工部门发展探析[J];医疗设备信息;2002年11期

10 段磊;王伟;朱松盛;吴小玲;;培养“医工结合、贴近临床、注重创新”的复合型人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路群苍;王健琪;;医工结合,造就复合型人才[A];第六次全国生物医学工程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祖芸;上海交大“医工联姻”显交叉优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记者 周建越;医工所九月搬“新家”[N];苏州日报;2010年

3 记者 周建越;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一期项目年底验收[N];苏州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吴刚;医工结合 专利保护是关键[N];健康报;2010年

5 双明;苏州医工所园区启用25项科研成果集中推出[N];江苏科技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周建越;让最小芯片发出最强光[N];苏州日报;2010年

7 通讯员 张文清 本报记者 王春;提升实力[N];科技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周建越;“硕士兵团”活跃西部山水间[N];苏州日报;2010年

9 四川理工学院 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教学医院 刘勇;专业教育要帮医工走好第一步[N];健康报;2014年

10 记者 吴秋华 王乐飞;首批4个项目领先国内[N];苏州日报;2009年



本文编号:1372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372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d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