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一流大学弱势群体招生考试探析——以首尔国立大学、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为例
本文关键词:韩国一流大学弱势群体招生考试探析——以首尔国立大学、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为例 出处:《外国教育研究》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韩国教育部通过修订《高等教育法》,规定各大学在定时招生和随时招生中要为弱势群体考生单列招生考试计划,对外公布招生计划人数、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和考试内容等,全力协调弱势群体接受高质量大学教育的机会,贯彻其"弘益人间"的教育理念。我国也始终致力于弱势群体上重点大学、一流大学的政策体制改革,要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韩国三所具有代表性的一流大学针对弱势群体所制定的招生考试制度,可以为我国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Abstract]: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Korea has amended the higher Education Law to stipulate that universities should make separate enrollment plans for candidates from disadvantaged groups in regular enrollment and recruitment at any time, and announce the number of enrollment plans and the application conditions. Application materials and examination content, etc., to coordinate the opportunities of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to receive high-quality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to implement its "Hongyi world" education concept. China has always been committed to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to key universities. In the reform of the policy system of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acceptance rate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nd large provinces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rural students in ke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enrollment examination system of three representativ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in South Korea aimed at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can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our country to formulate relevant policies and systems.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基金】: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高考制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6JJD880029)
【分类号】:G649.312.6
【正文快照】: 韩国大学从2008年起全面推行实施自主招生,招生选拔标准也由修学能力考试(统一考试)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转向修学能力考试、各大学单独考试和学生生活记录本三方面综合考察录取模式。韩国高校的招考录取标准的多元化带动了弱势群体招生制度的不断变革和发展。韩国政府决定自2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惠;高丽大学的国际发展规划[J];世界教育信息;2005年10期
2 润文;韩国高丽大学举办大学校长全球论坛[J];当代韩国;2005年02期
3 葛巧云;;高丽大学[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5年05期
4 王颖;;韩国高丽大学国际化战略之借鉴[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06期
5 樊树志;高丽大学讲学见闻[J];当代韩国;1998年03期
6 江乐兴;;韩国高丽大学[J];21世纪;2009年06期
7 孔颖;;韩国最大的私立综合大学——高丽大学[J];民办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8 ;韩国高丽大学新闻学院代表团访问复旦[J];新闻大学;1995年01期
9 ;韩国开设“家中大学”[J];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10 爱散步的猪;;大学向左我向右:全球自愿退学者时代来临?[J];课堂内外(高中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窦心浩;;浅议日本国立大学法人的中期评估[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金子元久;;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设计、实施、影响(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田香兰;韩国最具民族特色的大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中国驻大阪总领馆原教育参赞 袁自煌;内部监察:日本国立大学法人自律的“法宝”[N];中国教育报;2013年
3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金永明;日本国立大学开始法人化[N];社会科学报;2004年
4 中国驻日本福冈总领事馆 魏能涛 高靓 辑;日本对86所国立大学开出奖惩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讲师 胡乐乐;“国立大学”不应纳入地方私囊[N];经济观察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张小溪;深刻理解东方文化 与西方平等有效对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台湾中兴大学教授 林富士;何谓国立大学[N];南方周末;2010年
8 史朝;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N];人民政协报;2004年
9 江燕;俄罗斯民办高校迅猛发展[N];人民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刘丽丽;上海交大 问鼎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N];计算机世界;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云;统一与多样—战后日本国立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演进[D];河北大学;2016年
2 刘岚;国立大学的角色与职能分析[D];苏州大学;2008年
3 田爱丽;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制度研究及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肖卫兵;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长结构及其角色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邓小林;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聘任之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丁建洋;日本大学创新能力的历史建构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洋;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学术评价体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2 赵文雅;日本国立大学内部学术治理机构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3 苏也誉;日本《国立大学法人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朱江婷;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国立大学兴起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朴钟鹤;日本国立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申树欣;民国时期国立大学与中央政府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2年
7 刘夏;日本国立大学法人的财务状况考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王茜;日本国立大学法人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9 刘清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立大学教师薪俸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10 安若松;试论老挝国立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82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382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