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中韩理工科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1 00:24

  本文关键词:中韩理工科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比较研究 出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理工科大学生 专业认同感 比较研究


【摘要】:专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是贯穿于职业生涯始终的最主观感受,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对其在校学习状况、就业选择以及职业发展前景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采用Brown设计的"专业认同感问卷",从性别、年级以及实习经验等方面设定变量,对中国和韩国两所普通高校的理工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期探索出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因素,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Abstract]:Professional identity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the most subjective feeling throughout the career,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 on their study at school. Employment choice and career development prospects have important impact. This paper adopts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questionnaire" designed by Brown to set the variables from the aspects of gender, grade and internship experience.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make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two common universities of China and Korea, so as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make a good career planning.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国际合作学院;台州市仙居县白塔镇实验小学;
【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224685)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9.1
【正文快照】: “专业认同(professional identity)”又称为“职业认同”,是指认同所从事专业工作的社会价值,认为自身有能力胜任所从事的工作,是自我认同(self identity)的一部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专业学习期间对所学专业的接受和认可;二是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专业知识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安桂颍;;韩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12期

2 黄兆信;赵国靖;唐闻捷;;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J];教育研究;2015年07期

3 黄兆信;王志强;刘婵娟;;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之维[J];教育研究;2015年02期

4 李海芬;王敬;;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J];教学研究;2014年01期

5 李龙镇;;中韩理工科高等教育的横向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2013年35期

6 田秀枝;蒋学;王树根;吴妍;蔡以兵;王强;;轻化工程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与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3年05期

7 朱春楠;;韩国高校创业教育动因及特色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2年08期

8 陈妍;梁莹;强丽君;;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情况的校别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丽馨;;大学生适应能力培养机制与专业认同度分析——以经济学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17年03期

2 陈丽春;毛建卫;刘渊;;卓越工程师成长需要实践沃土——浙江科技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01期

3 张雪萍;顾莹洁;;中韩理工科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01期

4 陈永霖;金伟琼;;中美高校创客教育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01期

5 王满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研究——以X学院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6 蒋豪;;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孵化式创业教育及其综合服务平台的构建[J];技术经济;2017年01期

7 左瑞娟;方艳溪;赵玉琳;何贵琼;;文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展望[J];文山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8 陈诗慧;;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向选择[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6年06期

9 黎明;彭兴卫;;电子信息类专业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10 刘芹良;解学芳;;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众创空间可视化研究:进展与演变[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元波;云南大学硕士生专业认同情况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2 刘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3 龙宇;高师院校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崔盼盼;决定如何说出来?社会现实下影响目标附着的因素探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吴旭;跨专业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与自我探索过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岳婷婷;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林媛;重庆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8 张永亚;客运专业高职生专业认同、自尊与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戴昕;“90后”高职生专业认同、时间管理倾向与自主学习的关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10 周扣娟;全日制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专业认同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01期

2 王志强;;一体与多元:欧盟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3 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年12期

4 黄兆信;曾纪瑞;曾尔雷;;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以温州大学为例[J];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5 黄兆信;曾尔雷;施永川;王志强;钟卫东;;以岗位创业为导向: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年12期

6 朱春楠;;韩国高校创业教育动因及特色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2年08期

7 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论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03期

8 宋斌;王磊;;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11期

9 严毛新;;政府推动型创业教育: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历程及成因[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03期

10 李志;王琪琪;齐丙春;;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唐文清;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编制及其应用[D];西南大学;2007年

2 陈同军;小学男教师职业认同调查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西营;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跃,孙玉娟;加强理工科大学生驾驭语言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 李远贵;试论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Z1期

3 林秀琴;谈理工科大学生素质开发战略[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龙建光;关于理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杨文玄;科学的智慧 艺术的精神——论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张心梅;应关注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教育[J];现代技能开发;2003年05期

7 曲鲁捷,王世超;“两课”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03期

8 李志刚;;浅谈加强高校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科素质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9 周彬,任洪强;关于理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04年05期

10 夏薇,张秀萍;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教育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斌云;;谈谈针对理工科大学生开设人文素养教育课的必要性[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刘忠伟;邓英剑;漆勇;;理工科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探讨[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赵海;马迎华;庄丽丽;吕晓静;田野;宋娟;;用问题行为理论探讨天津市某理工科大学生部分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第一届学校卫生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海燕;方民;;关于理工科大学生需要的调查分析[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林静;美国理工科大学生设课学习世界礼仪[N];光明日报;2003年

2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江晓原;科学本身可不可以被研究?[N];上海科技报;2008年

3 ;用好理工科大学生干部[N];解放军报;2003年

4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张耀辉;探索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新途径[N];社会科学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应春;理工科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2 李小溪;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问题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3 黄海;新时期理工科大学生素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沫;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5 谢佳佳;理工科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恋爱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王伟;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理工科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7 徐震虹;理工科大学生的社会化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8 傅晨茜;理工科大学生国学经典阅读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鹿军;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黄国亮;教育技术发展对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07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407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d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