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究 出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年2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影响。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崭新的媒体,为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机遇。本文从"微信公众平台"教学特点入手,针对目前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现状,分析高校思政课实施"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模式的优势与挑战,探索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模式的长效机制,从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ss media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have been affected. WeChat public platform is a new media.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nd aims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of implementing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bes into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establishing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teaching model, so a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ing of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16G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1
【正文快照】: 号16G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媒体思想舆论工作的正道,在于化解负效应,激发正能量,成为治国理政、凝聚共识的助手”,“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春;;“思政课”教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路径及作用[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05期
2 李淑文;;关于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党史博采.理论;2006年11期
3 朱超群;吴家舵;;上海市部分高校“思政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20期
4 陈雄俊;;高度重视与实效性反差问题及其出路——思政课改革的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陈发初;;新时期“思政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6期
6 向泽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宿州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7 陆喜培;白冰;;关于独立学院思政课创新的几点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3期
8 杨光伟;许鸿鸣;;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1期
9 豆艳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1年10期
10 范海燕;;浅谈广东科技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经验[J];学理论;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凌;;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2 刘原;;思政课: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3 徐鼎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回顾[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4 王周炎;刘学文;;论信息开放对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冲击[A];德育论丛(第一辑)[C];2011年
5 魏红;申继亮;;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王顺辉;邹洁;;浅谈高校交互式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应用[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7 刘晓辉;单岩;;交互性教学模式在护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研究[A];2013年河南省护理专业成长与职业环境规划研讨班论文集[C];2013年
8 姜红;;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12年
9 杨红;;对高校教学督导制的实践思考[A];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2次护理学院(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覃家君;李杰;刘瑞;;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有关问题探讨[A];北京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年会优秀论文[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瑟;石河子大学:思政课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N];光明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曾毅 本报通讯员 任爽;思政课也能“活”起来[N];光明日报;2013年
3 张春铭;原来思政课也可以如此精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徐敏;如何看待思政课“高满意率”[N];解放日报;2008年
5 记者 丁雷;大工思政课案例教学走在全国前列[N];大连日报;2008年
6 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魏海政;山东大学思政课激发学生钻研热情[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姜泓冰;受追捧的思政课[N];人民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屈芳;成长路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思政课”[N];河南日报;2010年
9 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思政课也可以这样上[N];光明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郑骊君;思政课可以如此精彩[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浪萍;建国以来高校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的演进[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崔玉田;“思政课”对大学生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功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3 杨柳;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提升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刘婵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5 高静毅;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提升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周楚婷;云南大学学生“思政课”学习态度调查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7 唐鸿飞;基于网络的“思政课”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王银春;发达地区与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现状比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王守兰;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10 郭文菊;高校思政课信息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08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408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