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立式阶梯”实践培养模型课程体系设置及验证

发布时间:2018-01-16 02:12

  本文关键词:“立式阶梯”实践培养模型课程体系设置及验证 出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高等教育 实践教学 工科教育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摘要】:现阶段高等工科教育的各个阶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均衡,基于此本文针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这一工科专业,提出了一种"立式阶梯"结构的实践培养模型,旨在突出创新能力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文章详细阐述了该模型的四个阶段的实践教学侧重点,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了独立的调查问卷,采用方差分析、非参数假设检验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实践、理论课程重要性与年级的关系,分析了在"立式阶梯"实践培养模型下本科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最后总结了学生期待的教学方式,其结果与"立式阶梯"结构的实践培养理念相符,使这种实践教学为主线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初步验证。
[Abstract]:At presen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s not balanced in each stage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ims at the engineering major of "photoelectr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practical training model of "vertical ladder" structure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educ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The paper expounds the emphasis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four stages of the model in detail, and sets up an independent questionnaire for students of different grades.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non-parametric hypothesis test and other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and obtained the practi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ortance of theoretical curriculum and grad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ationality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setup under the practice training model of "vertical ladder", and finally summarizes the teaching methods expected by students, the results of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actical training idea of "vertical ladder" structure. The training mode of engineering talents, which makes this kind of practice teaching as the main line, has been preliminarily verified in the course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学系;
【基金】: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52001078);福州大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52000735);福州大学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项目(03620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2.3
【正文快照】: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工科学科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逐渐成为工科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因此,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动手意识、努力培养他们的动手精神和动手能力,并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动手欲望,是全国高等院校尤其是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成谢锋;郭宇锋;黄丽亚;肖建;孙科学;;大电子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教学方式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年09期

2 王亚军;刘佳佳;王丹;张迎新;高德民;;工科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地质工程(煤及煤层气)实践教学改革为例[J];经济师;2015年06期

3 谢德明;毛萱;;高等工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考[J];广东化工;2014年12期

4 孙康宁;傅水根;梁延德;张景德;;赋予实践教学新使命 避免工科教育理科化[J];中国大学教学;2014年06期

5 张国斌;张树军;刘春城;刘悦;徐增梅;;基于CDIO模式的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科学;2014年01期

6 谢雪冬;程俊廷;赵伟玲;;“现代制造”闭环式实践教学系统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01期

7 沙鑫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的综合性改革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35期

8 杨宏;;工程实践教学在培养卓越工程师中的作用[J];机械管理开发;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江美;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恩果;黄佳敏;周雄图;林志贤;;“立式阶梯”实践培养模型课程体系设置及验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04期

2 张芮;汪精海;高彦婷;;基于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四层次、七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3 彭文竹;吴亚建;王钦;张禹;;基于MATLAB的电路分析仿真实验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4 张芮;高彦婷;汪精海;王引弟;赵霞;;“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平台建设——以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年05期

5 刘桂香;曹林洪;温建武;李延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功能材料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大学教育;2017年03期

6 张芮;赵霞;陈彩苹;张小艳;张梅花;;基于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7 石健;郭翠芳;;应用型工科学生工程素养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8 谢宏全;周立;孙华;;CDIO+CBE理念下的“数字海洋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实践[J];测绘通报;2016年12期

9 梁梅;邓丰强;左涵木;杨玲;王智东;;软化教学实验平台构建及新型实验教学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年10期

10 沙鑫美;;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课程综合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6年2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茜;教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2 张伟;《教师专业标准》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思考[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3 燕东;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

4 张笑盈;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下的高校课程群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5 李雅静;新型高端旅游人才创新开发使用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6 周楠;中国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建设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7 赵芳林;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周恩慧;英国牛津大学复合式课程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9 魏芳;金融管理与实务实训室项目管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杜鑫鑫;我国农林院校公共管理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小溪;仲伟峰;周威;;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年01期

2 孙彦彬;;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才智;2014年01期

3 陈庆奎;;面向卓越工程教育的实验室开放实施机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年01期

4 成谢锋;郭宇锋;蔡华民;李芳;;建设实践融合、创新拓展的新实验平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年05期

5 陈国华;高原;邹娟;徐华蕊;周沁;周昌荣;马传国;;依托重点实验室,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年04期

6 钟桂辉;刘曙光;鞠权赫;匡翠萍;郑永来;;浅谈开放实验室的体系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年08期

7 刘宏;曾璐;曾东红;;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年07期

8 刘银萍;彭端;蒋力立;陈灵敏;;学生实验技能竞赛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年02期

9 肖晓萍;余涛;廖青;刘光德;王强;王银玲;阎世梁;;创新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年02期

10 刘春城;;PBL教学模式在工程训练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余春艳;叶东毅;;计算机学科科学与工程复合人才培养模型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3年16期

2 高鸾;黄翠红;;探究导向培养反思的实践者——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模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秀文;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力培养模型设计与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31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431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1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