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评价指标结构分析及启示
本文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评价指标体系 解释结构模型(ISM) 多级递阶层级结构模型 出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已成为当前高教界热议的中心议题。何谓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有哪些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本文以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四个一流大学评价机构采用的考核指标为依据;梳理出主要考核指标(因素),通过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29个一流大学评价指标进行解构分析,得到了6层递阶模型,通过分析这一模型,得出了世界一流大学评价指标多级递阶层级结构模型;进而分析得到世界一流大学评价指标内在逻辑关系,最后依据该结构图对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提出建议。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What is a world-class university? What i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What is the inherent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index system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indicators adopted by the four most influential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Combing out the main assessment indicators (factors, by using the explanatory structure model / ISM) to de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29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 six-level hierarchical model is obtained, through which the model is analyzed. The multilevel hierarchical structure model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is obtain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diagram,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in China.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部国防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73017)资助
【分类号】:G649.1
【正文快照】: 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以来,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当前高教界热议的话题。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成为目前我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研讨的中心议题。近期,国内著名高教研究专家纷纷就“双一流大学”建设提出各自的观点和看法。[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陆根书;罗继军;;世界大学排名与一流大学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01期
2 周光礼;武建鑫;;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J];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01期
3 张炜;;世界一流大学的共性特征与个性特色[J];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01期
4 熊丙奇;;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J];群众;2016年01期
5 顾秉林;;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与政策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艳;刘志军;;“双一流”背景下一流学科建设的三重逻辑——以河南大学学科建设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年04期
2 刘瑞儒;何海燕;李勇;翟昊;;世界一流大学评价指标结构分析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04期
3 陆根书;;对“双一流”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经济评论;2017年04期
4 付强;;中国医院感染管理学科发展政策思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14期
5 刘海涛;;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与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基于2016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年03期
6 朱家德;;“双一流”建设中大学教师管理制度信任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7年03期
7 曹辉;符永宏;戴宁;;世界一流学科的生成逻辑与中国一流学科发展前景[J];情报探索;2017年05期
8 潘莹;;医学院校“双一流”建设中的要点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年05期
9 吕婷婷;;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10 张勇;张强;杜启振;;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对比及其对中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炜;刘进;庞海芍;;初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守正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08期
2 张炜;;大学理念的演变与回归[J];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05期
3 钟秉林;周海涛;;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权力制衡机制探析——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管理比较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张炜;;哈佛的光荣梦想与迷失变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别敦荣;张征;;教育理念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6 刘道玉;;论一流大学的功能定位[J];高教探索;2010年01期
7 彭荣础;王处辉;;大学的独立自由状态考察及我国一流大学理念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08期
8 徐晓敏;;层次分析法的运用[J];统计与决策;2008年01期
9 周光礼;;反思与重构:教育法学的学科建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10 刘宝存;;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模式的个性化选择[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飞霞;;大学生诚信评价指标研究[J];经济视角(中旬);2012年04期
2 ;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所的评价指标体系[J];医学教育;1986年05期
3 郭时印;向绪金;朱骞;蒋强勇;;影响大学评价指标科学性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1年03期
4 王芝云;关于高校管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1992年04期
5 郭孝锋;赵宏宇;张金辉;;高校稳定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07期
6 沙似鹏,,郑礼,郭才伯,张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上海高教研究;1994年01期
7 肖广岭;用市场经济思路开展大学排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09期
8 张新芳;冯东福;苏震东;陈佳;汪慧;;关于改进研究生后期培养评价指标的研究与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年07期
9 李想;黄洋;;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2014年04期
10 ;软科学研究课题立项的综合评价指标[J];河北林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培德;;新时期上海普通高校就业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肖福军;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2 何晓阳;医学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西南大学;2011年
3 但妮;中外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吕肖蒙;中国一流大学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83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483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