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美国学生在中国:留学经历重塑人生

发布时间:2018-03-07 03:28

  本文选题:来华留学 切入点:美国留学生 出处:《教育学术月刊》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美青年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交流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尽管众多的中国学生到美国学习,但是美国学生在中国学习的人数仍然较少,且鲜有人研究和评估美国学生到中国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基于此目的,文章依托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与中国的教育合作项目中所收集的评估数据及访谈资料,详细阐述了美国学生在中国留学过程中学到的重要知识和有意义的经历,感受到的中美教育和文化之差异,以及在中国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障碍。调研结果显示,在中国的留学经历有效地帮助美国青年重塑了人生,为他们的个人及事业发展创造了新机会,同时也让他们基本消除了对中国的偏见和负面印象,使他们对中国人的认识和感情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积极成长为中美交流与合作的桥梁。研究认为,中国留学主管部门和接收留学生的高校可以在审核制度、生活安排、学习过程、课外及校外活动设计等方面有诸多改进,以便培养出更多有中国情结、中国文化底蕴和中国关系的友谊大使。
[Abstract]:Friendship and exchanges between young students from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profou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no-US relations. Although many Chinese students come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study, the number of American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is still relatively small. For this purpose, this paper relies on the evaluation data and interview data collected in the education cooperation project between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and China. This paper expounds in detail the important knowledge and meaningful experience that American students have learned in the course of studying in China, the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 and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s well as the major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encountered in China. The experience of studying in China has effectively helped young Americans reshape their lives, creat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ir personal and career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basically removing their prejudices and negative impressions of China. This has brought about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feelings towards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y have grown into a bridge of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study believes that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for studying abroad in China and the universities that receive foreign students can make arrangements for their living and auditing systems. There are many improvement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extra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design, so as to develop more friendship ambassadors with Chinese complex, Chines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Chinese relations.
【作者单位】: 加州州立大学(北岭)艾斯乐教育学院;
【分类号】:G64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霞;;美国在家受教育孩子增多[J];小读者;2009年05期

2 柳柏濂;;大考欲来汗满头?──—美国校园中的思考之六[J];广东教育;1999年03期

3 张崇防;美国学生犯规也挨罚[J];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2001年04期

4 李振村;;从细节出发抵达文化——我读《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J];基础教育;2006年07期

5 陈丽君;周奇;;华裔美国学生的行为探索[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12期

6 何茜;;让美德植根于孩子的心灵——读《麦加菲美国学生美德读本》[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20期

7 福克斯·巴特费尔德;郑艺;;亚裔美国学生学习为何优异[J];山东教育科研;1989年02期

8 菲利普·G·阿尔特巴赫;罗伯特·科恩;成平;;六十年代以来美国学生行动主义的演变[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6期

9 Roger Beachy;柳吉良;;美国科学的衰落[J];成都师专学报;1992年02期

10 易连云,兰英;美国学生的“夜郎自大”及成因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199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美国记者 吴成良;两年内四万多美国学生来华[N];人民日报;2013年

2 任海军;美国学生为何不嚷嚷“减负”?[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3 记者 沈衍琪;中国成为美国热门留学目的地[N];北京日报;2008年

4 ;美国学生:中国学校不培养哲学家[N];世界报;2009年

5 首席记者 田畅 实习生 孙婉茹;12名美国学生来鞍[N];鞍山日报;2010年

6 马小宁;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兴趣骤增[N];人民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齐林泉;大学毕业生动画作品获美国学生奥斯卡奖[N];中国教育报;2014年

8 ;换个角度看问题 中国人比美国人更擅长[N];中国社会报;2007年

9 高媛;成长路上 智慧相伴[N];中国保险报;2004年

10 新沂市阿湖镇中心校 王其华;“想法”比“做法”更重要[N];江苏教育报;2013年



本文编号:1577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577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2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