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的条件:交往实践与“自由劳动”
本文选题:大学生 + 创新人才 ; 参考:《教育研究》2017年10期
【摘要】:交往实践是大学生创造性本质力量生成的原点,"自由劳动"是大学生创造性本质力量生成的保障。人的"非特定化"为大学生通过交往实践获得个性化发展做好了准备,大学自由的探究与学习氛围和开放的社会实践活动,给大学生实现提升创造性本质力量提供了可能性。"大学—大学生—社会"交往实践机制与"自由组合"课程机制,让大学生有更多发展路径的选择,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成为创新人才。
[Abstract]:Communicative practice is the origin of the generation of the creative essential power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free labor" is the guarantee of the generation of the creative essential power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non-particularization" of human makes the college students prepare for the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practice. The free inquiry and study atmosphere and the open social practice provide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realize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reative essence. " The practice mechanism of university-college students and society and the course mechanism of "free combination" enable college students to have more choice of development path, so as to realize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and become innovative talents.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人文社科处;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基础研究”(项目编号:13BKS108)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丽萍;;论一般地方高校教师主体地位的提升——以马克思的交往实践理论为视点[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2 邓洪波;靳拥军;;交往实践视域下的高校民族学生工作创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3 宋国英;郭彩琴;;交往实践是大学生主体意识培育及发展的土壤[J];教育探索;2011年04期
4 丁竹;;高校利益观教育主体间交往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14年03期
5 周侃;加强人文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栗燕梅,黄明强,林文_";人文素质的开展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朱杰斌;巢传宣;;创新能力:高校实践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杜贞仪;王宇;;强化信息素质教育 培养合格创新人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11期
9 宋智娟;;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朱金秀;关于工科教师与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特派记者 李林岩;为大学生打造“精神家园”[N];吉林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国平;试论高校教师的人性化管理[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87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987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