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交媒体传播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6 06:00

  本文选题:社交媒体 + 传播方式 ; 参考:《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充分把握主动权和主导地位,在社交媒体上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有可为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交媒体传播方式的优势和不足;在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交媒体传播模式的路径,以求抢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制高点。调查研究中,本文首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社交媒体传播方式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交媒体传播方式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再运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数学统计方法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得出如下结论:1、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交媒体传播方式的使用情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社交媒体传播方式各维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2、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交媒体传播方式的使用情况的内容符号、内容意义维度在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方面有显著差异。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社交媒体传播方式的感知维度在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方面有显著差异。4、传播载体在不同性别、政治背景、年级、专业领域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差异不显著。最后,本文提出了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交媒体传播模式的路径:实施社交媒体整合战略是前提,建立师生平等的双主体“互播”模式是基础,传播“寓教于乐”分级内容是重点,提升社交媒体传播效果是关键。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media has brought many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fully grasp the initiative and the leading position, to open up a new territ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social media has become a promising new topic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social media commun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comb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way to construct the mode of social media commun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seize the commanding point of the sprea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social media. In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social media communication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use of social media communication method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college students. Then the difference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are compared by means of t test and variance analysis. The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 1. The use of social media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each dimension of social media commun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tent symbols for the use of social media in education, The content meaning dimension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grade students, the perceived dimension of social media communication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grade students, and the carrier of communication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gender.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political background, grade and specialty.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way to construct the social media communication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media integration strategy is the premis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ual subject "interbroadcasting" model of the equal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the found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spread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in fun", and the key is to 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social media.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文馨;;社交媒体盛行下的大学生寒暄文化发展的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3年08期

2 阴卫芝;;美国五所高校社交媒体准则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3年02期

3 亚历克斯·皮埃尔·特维斯;;社交媒体过载,我们都抑郁了[J];商学院;2013年09期

4 王忠强;胡增军;郭斌;;基于社交媒体的独立学院招生宣传对策构建[J];文学教育(中);2014年04期

5 刘铭嘉;陈茜;黄庭瑞;翟家琛;荣沛洋;杨柳;;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与分析——以微博、微信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4年09期

6 虞鑫;徐文擎;;当遇到社交媒体事件[J];北京教育(德育);2012年02期

7 李巍;;社交媒体,品牌与体育的最佳结合体[J];中国广告;2012年07期

8 王宏涛;王宏武;;社交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新途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9 倪琳;;社交媒体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青年记者;2013年17期

10 高崇;;青少年社交媒体交往中玩商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矫治[J];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袁靖华;;微博的理想与现实——兼论社交媒体建构公共空间的三大困扰因素[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C];2010年

2 洪婧茹;;社交媒体与上海大学生的环保参与:从线上关注到线下行动[A];中华新闻传播学术联盟第六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王斌;郑满宁;;扭转“逆差”:社交媒体时代国人形象传播机制及策略[A];新闻学论集(第30辑)[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军 编译;社交媒体营销助推器还是新航向?[N];中国民航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陈晓平;社交媒体重构商业?[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3 一鸣;出版商介入社交媒体的危险[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4 Chris Nerney;社交媒体带来的5大安全威胁[N];网络世界;2011年

5 李鑫源;社交媒体影响不容小窥[N];科技日报;2011年

6 陈晓平;社交媒体的“葫芦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7 肖明超(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社交媒体引发营销裂变[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8 文化学者 常江;社交媒体的“情绪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9 朱永磊 贝恩大中华区电信、媒体与高科技业务主管;如何成为社交媒体的长期赢家[N];通信产业报;2012年

10 记者 赵中文;东南亚企业倾向利用社交媒体经商[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雪;复杂网络链路分析与社交媒体预测[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罗准辰;社交媒体中的信息检索与传播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丹尼尔;社交媒体在企业传播中的使用:可口可乐中国和可口可乐加纳案例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唐李洋;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Twitter营销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朱星玮;社交媒体信息结构化组织及其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6 谢松县;社交媒体中观点信息分析与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絮;社交媒体广告的表现策略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2 吕蒙;网络社交媒体关系网络与品牌传播[D];辽宁大学;2013年

3 吴祖宏;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问卷编制及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4 张茜茹;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的测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徐蕾;政务社交媒体用户使用意愿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6 巩丽;社交媒体对电视节目受众观看行为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7 邹姝玉;社交媒体自我表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8 秦晶晶;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及其情绪启动效应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蒋胜;基于社交媒体网络的消费者网购决策及商品推荐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10 任雁;“文化迁徙”背景下中国留学社交媒体使用的“两栖”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25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025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0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