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manpower input, financial input, new product output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output, and the method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s used.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efficienc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various regions of the country from 2011 to 2013, and finds that Hubei Province ranks at the bottom, and then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the efficienc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ubei Province is not effective from two aspects of input and output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Finally,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ubei Province.
【作者单位】: 江汉大学商学院;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武汉市科技局项目(2014040606010268);起止时间:2014.01-2014.12;促进科技成果在汉优先转化的机制与措施研究(2014040606010268);起止时间:2014.01-2014.12 江汉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武汉制造业科技资源配置研究”
【分类号】:G6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宗仁,殷小龙,李东红;高校科技创新应坚持的三项原则[J];河南科技;2003年05期
2 张炜;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 加速构建陕西高校科技创新体系[J];科技·人才·市场;2003年01期
3 张瑾;论高校科技创新[J];科技·人才·市场;2003年03期
4 赵沁平;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 开创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J];科技与经济;2003年04期
5 戴军,穆养民,李兴鑫,吴锋,王晓君;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结构与建设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谢强,马跃;高校科技创新联盟的探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7 张铁忠;浅论高校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8 杨晓云;立足成果转化 增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2期
9 雷朝滋;抓住机遇 扎实工作 努力实现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新突破 2003年度全国部分高校科技处长会议工作报告[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年03期
10 杨力,周文燕,杨端光,蒋科兵;高校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者的现代意识[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丽杰;;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及提升对策[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军华;张晓磊;陆根书;;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省际比较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冷丰;;浅谈高校科技创新能力[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4 吴伟华;;高校科协对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A];全国高校科协发展论坛(2013年)论文集[C];2013年
5 肖立新;;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绩效问题研究[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6 夏义X;李炳发;袁小明;张启明;;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优越性 加速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7 任露泉;;高校科技创新的认识与实践[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任露泉;;高校科技创新的认识与实践[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孙志军;何晋秋;;中国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证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耿国阶;孙萍;;创新型国家战略下高校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的路径探讨[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晓亮;高校科技创新 重在思维创新[N];苏州日报;2008年
2 江娇;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N];江苏教育报;2011年
3 王拓 蒋廷玉;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N];新华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魏公铭;加强协同创新 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N];中国食品报;2012年
5 福州大学党委书记 研究员 博导 陈永正;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N];福建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吴琳;着力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N];光明日报;2012年
7 刘佩海 记者 李慧颖;提升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N];黑龙江经济报;2012年
8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王建华;体制创新是高校科技创新的生命力[N];科技日报;2012年
9 记者 张策;利好政策推动高校科技创新[N];天津教育报;2013年
10 记者 李想;本市召开实施高校科技创新工程推动会[N];天津教育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运平;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金明浩;高校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任义君;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曾卫明;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5 董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协同机制与政府宏观管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耿迪;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张海燕;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成长性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廖文秋;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吕建荣;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与现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梁祥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联盟及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燕楠;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吕海萍;浙江高校科技创新勇力及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3 刘小明;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体系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4 孙彦;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杨春丽;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齐艳杰;高校科技创新对河北省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的实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贺志亮;甘肃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8 周惠子;湖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程丽明;河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周洪利;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组建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64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164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