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内容与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0 08:27
【摘要】:大学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下滑,引发了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问责,提高大学教学与学习质量迫在眉睫。“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的基础在教师,面对师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提升的压力,国外著名大学均以建立“教学中心”的组织来回应这种时代的呼唤,国内大学在“取经”的基础上,因应国家普遍建立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政策要求,纷纷以“教学中心”组织变革协同大学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质量提升为核心着力点,其工作内容与模式在决定学校教学与师生学习效益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工作内容是践行国家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高校自身提升教学与学习水平的践行调适,具有核心地位。因此参鉴先行者具有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研究先行者践行国家教师教学发展政策的工作内容则具有重要价值。论文旨在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内容的新视角,探索其工作模式,为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工作提供新思路。全文分为3部分,第一、二章是第1部分,呈现了研究背景、对象、内容、方法、目的、意义、创新及概念界定、研究问题;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部分是第三、四章,是本文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框架:以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为支撑,通过搜集教学中心工作内容的数据,进行编码、预检验、分析、呈现、建模等研究可行性分析和技术路线设计;在质的研究方法框架下,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以我国首批30个“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为例,进行“教学中心”践行政策的教学培训、教学咨询、教改研究、质量评估、资源建设、引领辐射等工作内容纲目的描述性内容分析,中外比较分析,NVivo质性分析,和Visio建模。第3部分是第五、六、七章,得出了教学中心工作模式及关于工作内容、工作形式,人员整合、职能调整等方面的研究发现,并对教学中心在人才培养、教师个性化发展、教学中心工作重心,教学发展的动力、过程、实质、效能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反思,最后是结论:教学文化是核心、制度建设是基础,教师升级是目标,学习增能是根本,持续务实是关键,并从组织保障、工作内容重心、信息化、需求驱动、教学行动研究方面提出了有关改善教学中心工作的对策建议,展望教学中心的建设趋势是教学发展标准化、以学科为入口发展教学、营造教学共同体。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红;;论作为教学精神的教学对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1期

2 李小红;;教学对话:内涵、特征与表现形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3 黄娟;韩军延;;认识论视角下的教学对话[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07期

4 张海燕;;教学对话的表现形态[J];文学教育(下);2007年03期

5 徐红;;超越迷惘 回归本土——对“教学对话”的反思[J];教育导刊;2008年01期

6 岳欣云;;教学对话的三种境界及对教师的要求[J];教育科学;2008年03期

7 李小红;;论教师促进教学对话的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17期

8 余国良;;教学对话素养的构成与提升[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07期

9 赵庆;;教学对话素养的构成与提升[J];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10期

10 徐红;;教学对话的批判与重建:本土化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田家英;;改变传统观念 推动教学对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2 杨秀清;;浅谈有效教学的心理能力[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李静 晋城二中教师;对语文教学新课改的一点思考[N];太行日报;2010年

2 夏心军;“缺憾”与“小而全”的教学对话[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山东省高密一中 孙世杰;教师怎样才能在校本教研中成长②[N];江苏教育报;2012年

4 灵台县第三中学 于晰和;浅析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发展[N];甘肃日报;2011年

5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 田莉审;视教师“自我认同”的力量图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王志强 黄丽珍 陈育才 阚婷;经营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N];美术报;2003年

7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刘冬岩;有效提问是教学对话的生长点[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逸夫小学 王艳琼 陈霞;挖掘文本内涵 渗透人文教育[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郭红霞;教学工程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德芳;论“后现代思想”视野下的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雨薇;MPCK及其教学设计案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2 胡彰;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内容与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3 杨春华;有效教学的本体论考察[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4 唐修君;新课标体系下语文课“参与—发展”教学模式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黄怡然;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金晓斐;《中学科学教学设计》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于湘竹;语文教学的新尝试—师生交互成长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顾小明;教师有效教学标准编制的比较及其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反思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秦纪兰;中学语文审美式教学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16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516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8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