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内容与模式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红;;论作为教学精神的教学对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1期
2 李小红;;教学对话:内涵、特征与表现形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3 黄娟;韩军延;;认识论视角下的教学对话[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07期
4 张海燕;;教学对话的表现形态[J];文学教育(下);2007年03期
5 徐红;;超越迷惘 回归本土——对“教学对话”的反思[J];教育导刊;2008年01期
6 岳欣云;;教学对话的三种境界及对教师的要求[J];教育科学;2008年03期
7 李小红;;论教师促进教学对话的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17期
8 余国良;;教学对话素养的构成与提升[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07期
9 赵庆;;教学对话素养的构成与提升[J];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10期
10 徐红;;教学对话的批判与重建:本土化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田家英;;改变传统观念 推动教学对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2 杨秀清;;浅谈有效教学的心理能力[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李静 晋城二中教师;对语文教学新课改的一点思考[N];太行日报;2010年
2 夏心军;“缺憾”与“小而全”的教学对话[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山东省高密一中 孙世杰;教师怎样才能在校本教研中成长②[N];江苏教育报;2012年
4 灵台县第三中学 于晰和;浅析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发展[N];甘肃日报;2011年
5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 田莉审;视教师“自我认同”的力量图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王志强 黄丽珍 陈育才 阚婷;经营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N];美术报;2003年
7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刘冬岩;有效提问是教学对话的生长点[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逸夫小学 王艳琼 陈霞;挖掘文本内涵 渗透人文教育[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郭红霞;教学工程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德芳;论“后现代思想”视野下的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雨薇;MPCK及其教学设计案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2 胡彰;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内容与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3 杨春华;有效教学的本体论考察[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4 唐修君;新课标体系下语文课“参与—发展”教学模式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黄怡然;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金晓斐;《中学科学教学设计》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于湘竹;语文教学的新尝试—师生交互成长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顾小明;教师有效教学标准编制的比较及其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反思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秦纪兰;中学语文审美式教学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165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516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