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大学技术转移组织机构的制度化及其演化

发布时间:2019-08-06 08:36
【摘要】:学术界关于大学技术转移组织机构(TTOs)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评价其绩效水平、识别影响其绩效的主要因素,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分析或案例研究。近年来受到组织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理论思想的影响,国外学术界开始将大学TTOs作为一类创新组织,致力于对这类机构的内部结构特征和组织类型方面的分析。相比之下,国内学术界仍侧重于对其运作模式、发展思路和国际经验方面的研究,对机构绩效评估、组织特征、制度化过程等微观层面的研究还很薄弱。因此,建议加强我国TTOs的实证分析和理论层面的研究,并充分考虑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因素、制度变迁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组织构建的作用,为我国TTOs的规范性发展提供研究支撑。
【图文】:

,大学技术转移组织机构的制度化及其演化,张寒;蔡瑜琢;《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年02期;,


。盈利性和兼容性从根本上反映了组织创新与技术性环境和制度性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大学里设立技术转移机构是一种组织创新,这类组织的扩散是组织创新的制度化过程,学术界对TTOs制度化的研究较少。Cai〔9〕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从外部兼容性、内部兼容性、自身盈利能力和普遍盈利能力四个维度来理解中国大学TTOs的演化逻辑和制度化过程,并拓宽了Levine对“兼容能力”的定义,将国家政策、行业预期、法律环境等外部兼容性因素纳入解释指标,提供了理解中国大学TTOs演化逻辑的概念性分析工具(见表1)。图1兼容能力和盈利能力对TTOs制度化过程的影响来源:Cai,Zhang&Pinheiro(2015)〔9〕表1大学TTOs制度化的影响因素影响因子及具体定义具体指标技术性环境制度性环境外部兼容性:TTOs的使命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国家政策和行业预期。国家政策、法律环境行业预期内部兼容性:TTOs的实践活动在多大程度上与大学的管理及学术规范相符。管理结构、学术规范--自身利益:TTOs的员工及大学教师参与技术转移活动的个人回报(无形和有形收益)。个人收益、职业晋升荣誉感普遍利益:TTOs的成立为大学带来的回报(无形或有形收益)。大学收益大学声誉来源:Cai,Zhang&Pinheiro(2015)〔9〕二、大学技术转移组织机构的演化TTOs的管理方式和内部治理结构是影响其成功的关键〔10〕,但侧重绩效评价的研究很少关注组织结构的差异性。对某异类研究对象组织的微观行为进行分析,能够从宏观上把握这一类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11〕。新制度主义理论对组织与制度的讨论提供了分析思路。制度由一系列基本原则、模型、规则和分类构成,影响行动者及其行为。对组织趋同性影响有三种方式:(1)强制性同构,基于自上而下的

,大学技术转移组织机构的制度化及其演化,张寒;蔡瑜琢;《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年02期;,


。盈利性和兼容性从根本上反映了组织创新与技术性环境和制度性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大学里设立技术转移机构是一种组织创新,这类组织的扩散是组织创新的制度化过程,学术界对TTOs制度化的研究较少。Cai〔9〕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从外部兼容性、内部兼容性、自身盈利能力和普遍盈利能力四个维度来理解中国大学TTOs的演化逻辑和制度化过程,并拓宽了Levine对“兼容能力”的定义,将国家政策、行业预期、法律环境等外部兼容性因素纳入解释指标,提供了理解中国大学TTOs演化逻辑的概念性分析工具(见表1)。图1兼容能力和盈利能力对TTOs制度化过程的影响来源:Cai,Zhang&Pinheiro(2015)〔9〕表1大学TTOs制度化的影响因素影响因子及具体定义具体指标技术性环境制度性环境外部兼容性:TTOs的使命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国家政策和行业预期。国家政策、法律环境行业预期内部兼容性:TTOs的实践活动在多大程度上与大学的管理及学术规范相符。管理结构、学术规范--自身利益:TTOs的员工及大学教师参与技术转移活动的个人回报(无形和有形收益)。个人收益、职业晋升荣誉感普遍利益:TTOs的成立为大学带来的回报(无形或有形收益)。大学收益大学声誉来源:Cai,,Zhang&Pinheiro(2015)〔9〕二、大学技术转移组织机构的演化TTOs的管理方式和内部治理结构是影响其成功的关键〔10〕,但侧重绩效评价的研究很少关注组织结构的差异性。对某异类研究对象组织的微观行为进行分析,能够从宏观上把握这一类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11〕。新制度主义理论对组织与制度的讨论提供了分析思路。制度由一系列基本原则、模型、规则和分类构成,影响行动者及其行为。对组织趋同性影响有三种方式:(1)强制性同构,基于自上而下的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芬兰坦佩雷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N031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龚玉环;;大学技术转移:对有关认识误区的一个解读[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寒;胡宗彪;李正风;;研发项目对中国大学技术转让合同影响的实证研究——以985工程高校为例[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实习生 李永强;机制障碍是制约我国大学技术转移的瓶颈之一[N];科技日报;2007年

2 记者 叶桂华 通讯员 王邦文 刘月青;南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姜堰工作站挂牌[N];泰州日报;2011年

3 记者 李想;专家会聚天大探讨高校技术转移机制[N];天津教育报;2013年

4 记者 郝锴;校地合作再结硕果[N];徐州日报;2013年

5 闫文锋;百余专家纵论大学技术转移[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年

6 张晓东邋李成 杨思军 徐力;探索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途径[N];科技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宋凯;让创新真正成为“驱动”[N];中国财经报;2013年

8 本报驻英国记者 何屹;创新的落脚点是创造效益[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会良;大学技术转移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章琰;大学技术转移的界面移动及模式选择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演迪;大学技术转移激励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姚海滨;基于界面理论的大学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3 陆雪;我国大学技术转移模式比较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段晓艳;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组织的运行机制与政策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王海玲;创业教育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6 程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23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523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6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