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挫折教育与大学生犯罪原因探析

发布时间:2019-09-20 02:18
【摘要】:挫折侵犯理论的提出,有助于重新思考犯罪问题。犯罪行为根源于犯罪人受挫后无力解决而产生的暴力行为,大学生犯罪亦如此。大学生犯罪与大学生的认知、心态、性格、意志有关,是多种挫折因素综合作用的偏差结果。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承挫能力,对预防大学生犯罪大有裨益。
【图文】:

理论概括,完全解,现象,侵犯行为


袁希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挫折教育与大学生犯罪原因探析决条件,挫折总是会导致某些侵犯的必然结果,两者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便是挫折 侵犯理论。该理论认为挫折的必然后果就是侵犯,正是因为挫折的存在,才会有侵犯行为的发生(见图1)。图1挫折 侵犯理论概括[3]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渐渐发现最初的挫折 侵犯理论,对某些由挫折引起的侵犯现象不能完全解释,挫折并不等同于必然引起侵犯行为。针对这些困惑,1941年,心理学家米勒经过研究后指出,挫折可以导致侵犯行为,也可以导致其他行为后果。综上所述,挫折 侵犯理论的提出,给人们研究大学生犯罪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这种理论重视主观认知和意识能动性,因此具有一定道理。在当今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确有不少人是在遭受挫折的情况下,由于自身承挫力的低下导致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二、基于挫折 侵犯理论的大学生犯罪成因剖析中国犯罪学对青少年的界定,一般是年满14至25周岁的人,而大学生属于青少年群体中的特殊人群。根据相关统计,1997年以后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增多。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显示,青少年犯罪总人数从1997年的199212人增加到了2011年的282429人[4]。大学阶段是青少年的特定时期,此时他们面临知识的竞争、社会生活的角逐以及追求更高目标的意识形态较量。这种无处不在的比较竞争已与他们父辈所承受的物质匮乏的压力截然不同。假如对自身认知不当、调节无方,那么负面的挫败感很容易造成极端行为。笔者收集了2004年至2016年,在网络上形成重大影响的大学生犯罪案例并对此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这些身处象牙塔中的天子骄子,走上犯罪道路或多或少都与面对挫折时,其认

理论概括,完全解,现象,侵犯行为


袁希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挫折教育与大学生犯罪原因探析决条件,挫折总是会导致某些侵犯的必然结果,两者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便是挫折 侵犯理论。该理论认为挫折的必然后果就是侵犯,正是因为挫折的存在,才会有侵犯行为的发生(见图1)。图1挫折 侵犯理论概括[3]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渐渐发现最初的挫折 侵犯理论,对某些由挫折引起的侵犯现象不能完全解释,挫折并不等同于必然引起侵犯行为。针对这些困惑,1941年,心理学家米勒经过研究后指出,挫折可以导致侵犯行为,也可以导致其他行为后果。综上所述,挫折 侵犯理论的提出,给人们研究大学生犯罪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这种理论重视主观认知和意识能动性,因此具有一定道理。在当今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确有不少人是在遭受挫折的情况下,由于自身承挫力的低下导致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二、基于挫折 侵犯理论的大学生犯罪成因剖析中国犯罪学对青少年的界定,一般是年满14至25周岁的人,而大学生属于青少年群体中的特殊人群。根据相关统计,1997年以后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增多。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显示,,青少年犯罪总人数从1997年的199212人增加到了2011年的282429人[4]。大学阶段是青少年的特定时期,此时他们面临知识的竞争、社会生活的角逐以及追求更高目标的意识形态较量。这种无处不在的比较竞争已与他们父辈所承受的物质匮乏的压力截然不同。假如对自身认知不当、调节无方,那么负面的挫败感很容易造成极端行为。笔者收集了2004年至2016年,在网络上形成重大影响的大学生犯罪案例并对此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这些身处象牙塔中的天子骄子,走上犯罪道路或多或少都与面对挫折时,其认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2016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网络化教学改革研究”(163231)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本君;;大学生意志力、自信心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年11期

2 胡晓岩;杨砚舒;;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预防[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3 刘悦;;基督教中的刑罚目的及其借鉴[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4 陈忠林;;“德主刑辅”与依法治国[J];南风窗;2014年25期

5 王晓丽;;社会价值导向在当代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中的价值研究——基于“基础”课中“创造有价值人生”问题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10期

6 徐佳;;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之我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18期

7 方鸿志;李辰媚;;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14年06期

8 赵存河;;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年05期

9 石艳芳;;青少年犯罪何以频发:我国青少年犯罪原因新探[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4年01期

10 蒋斌;陈金龙;;杜绝奢靡之风[J];求是;2013年1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希;;挫折教育与大学生犯罪原因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2 雷晓盛;刘朝杰;王雪莹;黄明安;;大学新生抑郁状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7年04期

3 蔡卓成;;单亲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与对策[J];中华少年;2017年02期

4 钱大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教育创新方式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7年02期

5 范煜琪;;浅谈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24期

6 熊惠丽;;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6年35期

7 聂江波;;社会流动加剧的犯罪风险分析及对策[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8 袁梦醒;;新农村建设中的留守儿童问题[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年06期

9 隋宝娥;刘思硕;;霍桑实验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启示[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年11期

10 武伟强;卫亚旗;;当代大学生眼中的挫折教育[J];商业经济;2016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本君;;“女汉子”的心理学意义及社会反思[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2 崔克龙;;论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其预防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3年28期

3 王坚;陈玮;;体育类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信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3年08期

4 何玲玲;韩琴;;浅析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27期

5 张慧;;家庭教育缺失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郝桂荣;海洁美;;论大学生知、情、意三维挫折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前沿;2013年01期

7 朱玲;方鸿志;;大学生抗挫折教育系统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8 邓永斌;;论挫折教育与大学生和谐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S3期

9 吕婧;;从宏观到微观: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启示[J];教育导刊;2012年06期

10 唐闻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个互补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建水,蔡军;大学生犯罪原因及预防[J];思想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2 陶伟;谈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3 张冀鹏;试析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预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2期

4 曾辉;浅析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的成因[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6期

5 张冀鹏;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李庆;试析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预防[J];中州学刊;2005年05期

7 ;关注在校大学生犯罪问题——对100名在校大学生犯罪案例的剖析[J];北京观察;2005年11期

8 陈天惠;浅谈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其对策[J];龙岩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张咸杰;;浅析大学生犯罪行为的原因与预防[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吴凯;;浅谈预防高等院校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J];中国西部科技;2005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润生;伍莉;秦在东;;uv代大[x生犯罪s䌷馈⑻貫藜霸蛱綂——武o"地S@高校[x生犯罪娍查[A];青少年违法及药物滥用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邹晓抒;;当下女大学生犯罪问题浅析[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颜小冬;;大学生网络犯罪探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蒋德;专门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N];法制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邢东伟 本报通讯员 翟小功 林s

本文编号:2538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538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7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