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总体性思想对大学生德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9-11-18 23:41
【摘要】:总体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大显著特征,提出并坚持用总体性方法来对社会历史问题进行研究,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资产阶级理论的鲜明区分。马克思总体性思想从存在论、方法论与价值论三大视野中彰显出其丰富的内涵,并从社会与个人两大维度显示了其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分析样态上的宏微并进、理论意蕴上历史性与逻辑性的统一这三大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德育工作的成功开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强调了立德树人应成为高校的立身之本。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融入各个方面,使大学生德育能够实现全员参与、持续运行、综合育人的目标。马克思总体性思想对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过程,无论是从德育理论研究工作科学性的提高,还是从德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而言,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随着指导理论与具体工作方法的不断科学化,德育工作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改善。但从马克思总体性视域下对我国大学生德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活动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德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迫切需要完善的方面。如当前大学生德育未充分发挥总体性思想的指导作用,对“生活世界”理论的借鉴使大学生德育理论遮蔽历史方位意识;德育实践活动未能充分彰显总体性思想的价值内蕴,大学生德育活动中对人之关系的真实谋划缺乏总体性意识;德育理论体系构建中总体性思想未充分彰显,德育理论研究缺乏总体性视角的充分运用,德育理论叙述缺乏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统一的解说。大学生德育要完成其立德树人的任务,就需要在马克思总体性思想的指导下,对大学生德育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和探讨。在马克思总体性思想视域下,树立总体性意识,以历史方位意识指导大学生德育,从而在世界历史理论的指导下塑造世界历史性个人,在“完整的人”思想视域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坚持总体性原则,完善大学生德育的价值定位,对学生的培养应兼顾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从总体性思想出发,建立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的未来展望,形成大学生德育合力;依托总体性思想的论域,拓宽大学生德育理论视域,把握大学生德育理论体系的历史方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41
本文编号:2562810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士英;;历史唯物主义:何种改造世界的哲学——基于对理论与实践关系反思的诠释[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2 邹广文;;当代哲学如何关注“中国问题”[J];哲学动态;2013年03期
3 孙迎光;;当代教育的历史方位与时代规划——马克思资本现代性叙述的新解读[J];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4 胡金木;;当代中国教育的双重转型与双重启蒙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07期
5 孙迎光;;卢卡奇物化批判理论与当代教育哲学反思[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吴晓明;;当代中国的精神建设及其思想资源[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7 孙迎光;;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开启当代教育问题域的哲学视野[J];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8 郗戈;;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J];江海学刊;2012年01期
9 沈壮海;;宏观思想政治教育学初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12期
10 衣俊卿;;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历史现实[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2562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562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