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芬兰职前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6 18:53
【摘要】:自2009年以来,芬兰曾多次在国际PISA测试中脱颖而出,芬兰学者萨尔伯格将芬兰教育成功归因于优质的教师教育。在一份国际教师教育研究项目中研究者们对芬兰与挪威两国接受教师教育的新手教师专业知识链进行比较得出:芬兰新手教师在实践中习惯用专业用语界定教育概念,实践知识呈现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挪威新手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很少使用专业教育概念,实践知识呈现零散化。芬兰大学培养的新手教师能够融合理论与实践,即新手教师在实践中应用专业教育概念,基于个人实践经验形成体系化专业知识链条。既然如此,那么芬兰职前教师教育是如何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呢?为此,本文第一章考察芬兰学者对职前教师教育中理论(知识要素)与实践(知识要素)融合的基本认识,首先具体阐述芬兰教师专业知识要素相互融合的理论基础以及理论知识要素与实践知识要素融合的知识观,这是芬兰职前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重要理论支撑。然后分析芬兰国家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融合政策的发展态势,这是芬兰职前教师教育贯彻理论与实践融合理念的政策方针。芬兰大学开设的教师教育课程由主修学科课程、1-2门辅修学科课程、教育学课程和语言沟通课程四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所占分值比重各不相同。其中教育学课程是职前学科教师获得教师资格的重要途径。教育学课程方案旨在确保所有教育层次中的教师质量达到合格。所有教育层次的教师都要学习教育学课程方案。第二章以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与于韦斯屈莱大学职前学科教师教育学课程方案(STEP)为案例从国家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框架、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这三个层面具体回答芬兰职前教师教育学课程中怎样融合理论知识要素与实践知识要素问题。根据芬兰研究本位教师教育的理论框架和两所大学职前学科教师教育学课程结构,芬兰职前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过程大体划分为基础阶段和高级阶段,前者关注职前教师如何“消化”教师专业知识,后者关注职前教师如何“生产”教师专业知识,所以各阶段教育学课程中的教学模式各不相同。第三章以赫尔辛基大学与于韦斯屈莱大学职前学科教师培养方案(STEP)中课程实施方式为依据,详细探究芬兰职前教师各级教育学课程中理论知识要素与实践知识要素逐步融合的教学模式。教育平台是支持芬兰职前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重要外界环境。本文第四章以教师培训学校网与教师研究者网为对象分析教育平台怎样支持芬兰职前教师教育教学模式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本文认为,芬兰职前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策略实施效果明显,职前教师在专业学习中逐步形成教育学思维,不断扩充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支持教育决策;在完成教育学课程后获得专业教师信念,对教师工作充满信心;与他国相比,芬兰新手教师专业知识链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但在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职前教师的实践教学持续时间较短,反思水平较低。由此,芬兰职前教师教育在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过程细节化,深入化问题有待解决。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59.5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婷婕;;造就研究型专业人员: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芬兰经验[J];教师教育研究;2015年06期

2 何蕾;;去情境化的教师知识:芬兰教师教育课程的演进[J];中国大学教学;2014年08期

3 胡旭红;;基于“研究”的教学实践模式——芬兰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经验[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年05期

4 赵士果;;培养研究型教师——芬兰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师教育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11期

5 于立娜;王华;;芬兰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特点及其启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周琳;;芬兰教师教育对中国小学英语教师职前培养的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赖小琴;;芬兰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杨春红;郑友奇;;博洛尼亚进程中的芬兰教师教育改革及其启示[J];高教探索;2011年01期

9 谢晓宇;;博洛尼亚进程中的芬兰中小学教师教育改革:现状与动向[J];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10 郭妮妮;;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践性课程改革初探[J];商洛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苗学杰;融合的教师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蓉;中国与芬兰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51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51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4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