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学科文化对研究生学习模式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1 19:34
【摘要】: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是知识内化与学术训练相结合的过程,由于学科的知识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理念等不同,其在学习过程中所收获的知识、使用的方法、与他人的互动形式等均呈现出较大的差别。因而在实际生活与学习中,属于不同“学科部落”的学生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隔离与偏见,外界也缺乏对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其学习的客观把握。本研究拟以学科文化为分析视角,将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作为研究重点,旨在探究在学科文化的影响下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其学习模式呈现何种特点,从而促进各学科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学生个体的反思,为其加强自身学习提供方向与借鉴,同时为教师及学校管理者开展相应的学生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首先确定了以高山、游玉佩等人提出的学科文化理论作为学科文化特征的分析框架;其次对H大学的研究生进行半开放式访谈,利用Nvivo11进行三级编码,得出学习模式的理论结构模型,即学习模式是由学习内容、人际互动、学习策略、学习环境和学科认知5个要素集合而成,5要素共同支撑起学习模式的整体架构。最后从具体学科出发,以学科知识与信仰体系、学科知识和信仰体系创立与传承者、学科思维与语言方式、学科研究与教学行为习惯为分析维度,通过对访谈资料的编码,探讨了四个典型学科的学科文化以及在学科文化对学习模式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学科形成了以实验室为平台的传承互动式学科文化,其学习模式在学习内容方面,以课堂理论学习为主,注重知识的创新性,以实验室为研究平台进行各种实验的操作;在人际互动方面,导师主要通过“巡视”与固定例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同门之间形成了“小先生制”的传承学习;在学科认知方面,生物学科主要以“实验”作为研究方法;在学习环境方面,主要通过前沿学术讲座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研究;在学习策略方面,该学科的研究生以实验记录为主。教育学科形成了基于教育场域的反思式学科文化。其学习模式在学习内容方面,课堂形式以学生专题讲授和小组合作为主,学术研究上一方面学生“甘坐冷板凳”主要进行文献的阅读与积累,另一方面深入教育现场发现问题,并通过调研、访谈等进行了解;在人际互动方面,导师通过固定例会、带队调研以及社交软件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指导与帮助,同门之间通过例会加强了交流;在学科认知方面,教育学科主要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展开研究,并且以个人研究为主;在学习环境方面,该学科通过组织实地调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一线课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策略方面,主要是通过个人的不断反思,才能发现研究问题。英语学科形成了以语言习得为基础的个体探索式学科文化。该学科学习模式在学习内容方面,课程密度较大,以互动式课堂为主,注重对文献的阅读和理论积累;在人际互动方面,导师的指导方式灵活,但主要以个人自学和主动询问为主,同门及同学之间互动相对较少;在学科认知方面,该学科研究呈现价值多元的取向,研究者对同一问题有多种分析视角;在学习环境方面,该学科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如“国培项目”系列讲座等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在学习策略上,该学科注重对语言的训练及语感的保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形成了以实践驱动为导向寻求超越的学科文化。该学科学习模式在学习内容方面,主要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课程强度较大。与其他学科相比,因其研究周期长较且受时效性影响,论文选题时间较早;在人际互动方面,导师主要通过例会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但基于学生个人压力与能力考量,很少将课题与任务分派给他们;在学科认知方面,该学科的应用性极强,研究受外部实践驱动,且因其属于新兴学科,建立交叉学科的知识之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学习环境方面,会采取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其了解行业前景与现实问题,从而启发其对于研究问题与方向有更科学的考量;在学习策略方面,其研究一般是基于前人经验基础上的探索,因此需要大量文献的阅读及反复地测验与优化,以实现超越。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建亚;学习模式与学风建设[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2 吴长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的研究[J];科学大众;2009年08期

3 黄艳;徐德国;常加松;王明艳;邰浩清;;西医基础概论教学中融合性学习模式的探索[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刘希安;李炽民;孙建华;;医学生学习模式选择状况调查浅析[J];西北医学教育;1994年04期

5 闽雪;王亚男;;试论网络环境下会计学习模式[J];时代金融;2014年08期

6 熊瑞和;;生活阅读写作三结合的学习模式探讨[J];文学教育(下);2014年08期

7 刘长进;;分组学习模式下的管理与评价初探[J];青年文学家;2013年16期

8 李春玲;;试论骨干校长培训中的选择性学习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年10期

9 方丹辉;以学生为中心:网络教育的学习模式[J];交通高教研究;2002年01期

10 宋洁,李盛聪;试论成人学习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萌;;云计算及其在移动学习模式下应用初探[A];计算机研究新进展(2010)——河南省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郑月晨;;开放教育金融专科学习模式的研究[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刘晓荣;;谈数学学习模式[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4 李刘颖莹;;大学生的学习模式及辅导的需要[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5 宋洁;;试论成人学习模式[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郭亦涵;胡桃;;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学习模式研究[A];OTT业务发展对通信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3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刘婉秋;;运用网络技术,创建“情境——探索”学习模式[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磊;;浅谈网络教学的学习模式、特点及发展方向[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马克明;;例谈化学“探究教学”模式构建[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集[C];2014年

10 肖建军;;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司丽华邋通讯员 任丽雅;创建P—T—P学习模式[N];中国石油报;2007年

2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 邱涛;学习模式的开拓之作[N];北京日报;2007年

3 君子;一个极好的学习模式[N];南宁日报;2008年

4 特约记者 胡秀军;霍市“点题党课”创新学习模式[N];通辽日报;2010年

5 哈尔滨市道里区安静小学校;创新团队学习模式,确立团队价值取向[N];哈尔滨日报;2010年

6 代果 杨旭;以生为本 激扬生命[N];中国教育报;2014年

7 中共西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刘洋;努力创建“立体化学习模式”[N];北京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刘晓梅 记者  许敏;安徽电信创新网上大学学习模式[N];人民邮电;2006年

9 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卓玉;新学习模式的三大基石[N];中国教师报;2011年

10 朱小蔓;整合教育学习模式:对教育的另一种理解[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勃然;英语项目学习模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博文;中学地理微课程分析与综合能力培养学习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羽;高中地理示意图学习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3 戎钢;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辅助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曹业华;基于情境感知的融合式学习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新勇;高中化学“三三四”课堂积极学习模式下校本作业的开发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谭玮;“未来课堂”的生本式学习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7 王雨t,

本文编号:2658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58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3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