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治理视角下中国民办高校章程表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12:41
【摘要】:我国民办高校的数量和在校生数量均已经占到全国高校的20%以上,民办高校成为全国高校团体中的重要成员。作为连接民办高校外部制度与内部制度的纽带与桥梁,一个好的章程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而民办高校章程建设最首要的工作是要确保章程表达的合法、合规、合理。因此,亟需开展民办高校章程表达的研究。本研究以我国民办高校章程表达为研究对象,运用产权理论、法人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我国民办高校章程表达的内部治理分析框架,建立了我国民办高校章程表达的观测指标体系,规范了我国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的章程表达,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了我国民办高校章程表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策略。首先,构建了我国民办高校章程表达的内部治理分析框架。通过分析我国民办高校关键利益相关者对学校的控制权,指出我国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就是出资者控制权与教职工控制权不断地冲突和合作的过程。根据出资者控制权与教职工控制权强弱的不同,我国民办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可划分为“松散型治理”“人力资本单边治理”“出资者单边治理”“关键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四种类型,并随着我国民办高校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发生演变。对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来说,随着学校关键利益相关者各方控制权的不断博弈,其内部治理结构必然会演变为“关键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而民办高校章程可以看成是关于学校控制权安排的契约,与内部治理相互依存,在章程文本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内部治理的准确规范表达。其次,建立了我国民办高校章程表达的观测指标体系。经过系统梳理国内外大学章程和大学治理的文献资料,并紧密结合国内民办教育外部制度对章程建设提出的要求,以及民办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演进路径,建立了我国民办高校章程表达的观测指标体系,分为个性化内容、章程修改程序、财务资产、内部权力结构、内部权力运行、民主管理与监督共6个维度的一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化分解为20个二级指标,均为民办高校章程应该包含的内容要素。基于此观测指标体系对我国2008年以来设立的105所民办本科高校的章程进行了文本分析,发现在章程表达上普遍存在内容要素不齐全、个性特色不突出、内部权力结构不均衡、内部权力运行不规范、民主管理与监督不健全等突出问题。此外,对于2016年以后设立的民办高校,还应该在“民主管理与监督”维度下增加一个章程内容要素“监事会的地位作用及职权”。再次,从治理视角规范了我国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的章程表达。经过深入剖析我国105所民办本科高校章程文本的内部治理要素,进一步验证了当前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只是形式上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而实为“出资者单边治理”。对于内部权力结构的章程表达,在横向上要规范明确行政权力、政治权力、学术权力的权力边界并实现协同治理,在纵向上要规范明确关键利益相关者与董事会、董事会与校长、校长与各院系和部门的三级委托-代理关系,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内部权力运行的章程表达,最重要的是细化规范内部治理的程序要件表述,也就是各类会议的议事规则,可细分为“会前筹备”“会中议事”“会后落实”三个重要环节及10项会议议事要素;对于民主管理与监督的章程表达,主要体现为外部制度和本校章程对学校党委、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及监事会的权力授予,并实现对权力运行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过程监督。只有在章程中细化明确了上述内部治理要素,才能促使民办高校从集权结构走向有效的分权制衡结构,实现“关键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从形式到实质的转变。最后,提出了我国民办高校章程表达的优化策略。一是进一步加强民办高校章程表达的外部制度有效供给;二是完善民办高校内部权力结构的章程表达;三是规范民办高校内部权力运行的章程表达;四是健全民办高校权力监督机制的章程表达;五是实现民办高校内部具体规章与章程的有效衔接。
【图文】:

内部治理结构,民办高校,类型,单边治理


图3.1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类型与演变逡逑Type邋and邋evolution邋of邋the邋internal邋governance邋structure邋of邋pri期的松散型治理或人力资本单边治理逡逑高等教育的萌芽探索期(1982-1998年),,民办高等教

民办高校,出资者


图3.邋2民办高校出资者单边治理模式逡逑Fig.邋3.2邋Unilateral邋governance邋mode邋by邋investors邋of邋private邋HEIs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7


本文编号:2660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60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1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