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歇根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图文】:
图 5-1 密歇根大学学院间联合学士学位关系图化联合学位学生还可以选择未出现在图 5-1 中的学院,,通过自主设计个性化联合这需要学术标准委员会的特殊审核。例如,文学、科学和艺术学院个
图 7-1 高校跨学科课程设置图此外,教师要改变现有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提升跨学科教学质量。课堂上如何学生的积极性则是教师最应该思考的问题。想让学生展现出更好的一面,就要给他战的空间,并辅以足够的支持,同时配合充满热情和智慧的教师的指导。通过学科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石明;;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2019年05期
2 刘凯宁;;我国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农家参谋;2018年07期
3 ;投稿须知[J];成才之路;2016年36期
4 ;投稿须知[J];成才之路;2016年34期
5 关晖;魏岗;曾文华;;军队改革形式下流体力学学科人才培养的新特点[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31期
6 ;投稿须知[J];成才之路;2017年03期
7 ;投稿须知[J];成才之路;2017年04期
8 ;投稿须知[J];成才之路;2017年08期
9 ;投稿须知[J];成才之路;2017年07期
10 ;投稿须知[J];成才之路;201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学科人才培养指导老师名单[A];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学术大会论文集(一)[C];2009年
2 王玉明;邵秀英;;关于地方高师院校地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实行学会三脱钩 推进社会化改革——无锡市推进社科学会社会化改革的初步实践[A];全国社科联第十一次学会工作会议会议交流材料[C];2007年
4 于振峰;金安;;精品课程建设与体育学科人才培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5 李献水;李雪峰;陈平;张心彬;;浅谈加强煤层气学科人才培养[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专辑[C];2007年
6 秦石乔;王省书;;面向国防现代化建设,构建光电工程人才培养体系[A];全国光学、光电和电子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专集[C];2002年
7 倪菲;;中医药术语学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中青年学者论坛三等奖论文集[C];2016年
8 刘泽勤;柴永艳;;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工科学生教学实践研究[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程伟;仲华;;科研实践在物理学人才培养中的体现[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宗涛;张东旭;刘国祥;;办好国际学术会议,提升科学创新水平[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粤教宣;5年新增29个国家级创新平台[N];广东科技报;2017年
2 王博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关于导航学科人才培养的思考[N];中国测绘报;2015年
3 见习记者 胡劲华 通讯员 杨凯军 赵升平;武大跨学科人才培养领先全国[N];湖北日报;2001年
4 赵致琢;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理论体系[N];计算机世界;2000年
5 赵致琢;21世纪——计算机教改之路如何走?[N];计算机世界;2000年
6 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 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卢晓东;跨学科人才培养钱从哪里来[N];中国教育报;2016年
7 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刘奕涛;促进“绝学”和冷门学科良性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8 阎志坚;立足现在 面向未来[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熊杰 通讯员 李静;厦大:学生办的论坛火到抢不到票[N];中国教育报;2015年
10 本报通讯员 何源;武大跨学科人才培养试验班今年继续招生[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佳敏;跨界与融合[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酉爽;密歇根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2 丁佩琦;普林斯顿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3 马慧;改革开放初期教育学科人才培养的大胆尝试[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4 邓嘉瑜;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刘宗南;“跨学科人才培养”课程建构方法论[D];武汉大学;2004年
6 曲晓丹;美国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左明;地方综合性大学设计学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8 蔡蓉;跨学科课程现状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王力帆;我国高校人文基础学科课程建设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史苗;研究型大学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64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6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