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师范生情绪能力与生活满意度:心理弹性和职业使命感的并行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0-06-01 02:25
【摘要】:情绪能力通常指个体识别、理解推理、表达以及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师范生所具备的情绪能力的高低可能会影响其在未来教师岗位上的表现。高情绪能力的教师往往体验更多积极情绪,拥有更好的师生关系,工作绩效更高工作满意度更高,能更加职业地与学生、同事和领导进行交流,收获更多的社会支持,还能运用情绪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增进个人幸福,帮助学生成长。研究表明专业情绪能力训练可以提高教师的情绪能力。提高高年级师范生这个教师人格成长关键期的情绪能力对于他们教师生涯有重要意义。有些教师表现出较好的情绪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心理弹性,可以很好地应对压力,并且能够阻止自身工作和人际中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自身,不会产生职业倦怠。纵观师范生向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过程,职业使命感在未来职业确定为教师的师范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发展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职业使命感会正向影响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乃至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专业发展等。情绪能力能够直接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还可以通过幽默感、应对方式等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可见心理弹性与职业使命感也是影响师范生情绪能力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一部分因素。为了了解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教学技能与情绪认知技能发展状况与困境,本研究将以大三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师范生情绪能力、心理弹性、职业使命感与生活满意度发展的一般水平,系统深入地探索教师情绪能力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藉此,本研究希望在理论上进一步阐明教师情绪能力的作用机制,推进教师情绪的理论研究;在应用上教育主管部门对师范生教育政策制定以及注意事项提供科学化的理论基础,让实践变得有据可依,回应我国基础教育对教师情绪能力提升的迫切需要。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师范生情绪能力、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与职业使命感在专业、性别以及有无担任学生干部方面的差异,其次探究心理弹性、职业使命感这两个变量在情绪能力对师范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所起作用。采用《情绪能力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职业使命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来自全国各大师范院校的1001名大三年级师范生进行施测。研究结果如下:(1)师范生情绪能力、心理弹性、职业使命感生活满意度总体都略高于理论平均值;师范生情绪能力、心理弹性、职业使命感与生活满意度在性别变量上没有达到统计上的显著差异;情绪能力、心理弹性、职业使命感在师范生是否为学生干部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师范生情绪能力、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在专业类别上存在显著差异。(2)师范生情绪能力、心理弹性、职业使命感和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呈现显著积极相关,且生活满意度可以被情绪能力、心理弹性、职业使命感正向预测。(3)在师范生情绪能力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心理弹性和职业使命感起并行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如下:(1)师范生情绪能力、职业使命感、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均为中上水平,会受到师范生自身的专业、是否为学生干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相比文科生与学生干部,更应注重培养理科生与非学生干部师范生的情绪能力与心理弹性。(2)师范生情绪能力、职业使命感、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且师范生情绪能力、职业使命感、心理弹性可以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培养个体情绪能力、心理弹性以及职业使命感来提升师范生生活满意度。(3)师范生情绪能力能够通过心理弹性和职业使命感来影响师范生的生活满意度:情绪能力高的师范生拥有更高的心理弹性,也能够在学习与生活中感受到较强的职业使命感,寻找到自己的价值,进而拥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
【图文】:

使命感,师范生,情绪能力,个人


测个体的职业倦怠,很可能是因为情绪能力能够增强个体心理弹性,,降低个体本逡逑身感知到的压力,因此倦怠的可能性从而减少(Mansfield邋etal.,邋2016)。基于kumpfer逡逑提出的心理弹性模型(图2-1),心理弹性作用时包括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外界环逡逑境,分为保护性和危险性两方面因素;二是抵抗挫折、压力等消极事件的个体内逡逑在特征(如个体的情绪能力、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等);三是遭受消极事件后,逡逑个体自身特征与保护性和危险性因子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具体如图1-1所逡逑示。依据该模型可知,在个体内部特征与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时,个体外部环逡逑境与内部特征(如情绪,认知等)上都会发生变化,随后才是心理弹性产生积极逡逑作用促使个体进行适应,个体适应良好必然生活满意度较高,从而更加幸福。前逡逑人研究发现高情绪能力的个体对创伤体验有更好的处理能力,进而生理上的变现逡逑也更为健康(Laborde,2011;邋Mikolajczak,邋2007)。情绪能力与心理弹性呈现积极相关逡逑(曾先锋

师范生,研究设计,探究心理,情绪能力


第3章研究设计逡逑第3章研究设计逡逑3.1研究框架与假设逡逑3.1.]研究框架逡逑根据以往研究探讨,我们首先分析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探讨师范生的情绪力、心理弹性、职业使命感以及生活满意度在师范生的性别、专业、是否为学干部方面的差异;另外探究心理弹性、职业使命感这两个变量在情绪能力对师生幸福感影响中的内在机制。具体结构见图3-1。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444;G65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占;;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06期

2 刘金婷;张莲;;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及关系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12期

3 杨燕;姚明s

本文编号:2690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90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3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