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公共道德意识培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06:18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青年作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更是肩负着巨大的使命,将马克思交往理论纳入大学生公共道德意识培育的视野,有利于丰富培育的内容,拓展培育的研究视角,对提高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社会培养具有公共道德意识的合格公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视角立足于马克思交往理论,以大学生公共道德意识培育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审视大学生公共道德意识培育在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提出新的发展理路,促使培育思维从封闭转向开放,培育主体由单一转向主体间互动,培育内容不断丰富与拓展,培育方法与载体逐渐完善,以期在培育的实现路径中获得新的突破。本文主要分五章内容进行论述: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归纳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明确公共道德等核心概念,介绍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创新点。第二章运用马克思交往理论分析大学生公共道德意识培育的必然性。本章系统介绍二者之间的契合点,阐明交往理论在实现培育目标,丰富培育资源的同时也为创新培育的内容和方式等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公共道德意识培育的有效性,促使大学生更好的参与公共社会交往。第三章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公共道德意识培育的现实困境。本章从培育目标过分强调自我道德品质而削弱参与公共生活应具备的交往理念,内容仍以知识化和工具化为主漠视交往活动的实践性,不同的培育主体之间交往关系严重失衡,培育方式和载体刻板单一忽视公共交往活动的多样性和导向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第四章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公共道德意识培育困境的归因探析。本章主要从培育主体单一化导致交往关系缺失,培育内容简单化阻碍交往目的实现,培育方式固化导致交往诉求得不到表达,培育载体局限性不利于交往情感的共鸣,培育环境在交往活动中营造不充分五方面对培育的现实困境进行原因分析。第五章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公共道德意识培育的实现路径。本章指出不仅要建构开放式培育主体关系,深化现有培育内容,还要变革传统的培育方法,创设参与式培育方法,运用多样性的培育载体,充分营造公共领域多维培育环境,综合运用多种因素,最大化地实现培育的有效性。本文试图从两方面进行创新。其一,开拓了大学生公共道德意识培育的研究视野。运用马克思交往理论将培育活动置于理论的框架下,在主体、内容、方式以及载体四要素外,突出强调了营造交往环境的重要性;其二,创新了大学生公共道德意识培育的研究场域。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公共道德意识培育的研究环境是将培育置于一切公共交往活动中,强调在与陌生人的交往环境中提升培育的有效性,而不是将培育活动局限于教师、学生、课本、课堂中,丰富了培育的实现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善超;;生活礼俗重建与公共道德文化创建[J];杭州(我们);2016年04期

2 陈忠心;;学习在路上——合肥市竹溪小学研学课程的开发与思考[J];中国教师;2017年09期

3 李欢欢;;当代大学生公共道德意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02期

4 赵碧莹;董杉杉;;大学生公共道德培育路径研究[J];山西青年;2018年07期

5 朱张虎;;优雅即能过好公共生活的能力[J];福建教育;2017年Z4期

6 赵汗青;王力年;;论社区公共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J];长江丛刊;2017年02期

7 张建;;WTO框架下“公共道德例外条款”适用介评[J];法大研究生;2017年01期

8 李婷婷;;浅述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公共道德教育[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9 徐仲伟;;论网络社会公共道德的建设[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10 赵明媚;庄园;;提高大学生公共道德素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怀宇;;时代呼唤公共道德[A];宜春社会科学2016年01期[C];2016年

2 龚柏华;;“中美出版物市场准入WTO案”援引GATT第20条“公共道德例外”的法律分析[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3 吴晓卫;;见义勇为与和谐社会建设[A];河北省见义勇为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白玉山;;研学旅行 行走的课堂[A];万里长城(2016年第4期/总第65期)[C];2016年

5 罗燕媚;;怎样使孩子变得更聪慧[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C];2007年

6 ;二等奖论文摘要[A];第四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毛尉;;法律视角下的人肉搜索责权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4辑)[C];2011年

8 陈志杰;卓婧;;从中美出版物和音像制品案谈WTO规则之发展及其对我国之启示[A];中国入市第二个十年:新起点与新挑战——WTO法与中国论丛(2013年卷)[C];2012年

9 卫荣凡;;公共文明与社会风气[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10 徐华龙;;道德、公德与私德[A];风正帆悬第二集——道德建设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金碚;共享经济发展取决于公共道德水平[N];企业家日报;2017年

2 本报驻东京记者 张冠楠;日本人爱排队的理由[N];光明日报;2017年

3 阳爱姣;共享单车更要“共享”公共道德[N];农村金融时报;2017年

4 沈栖;文明城市摒弃顽症陋习[N];上海法治报;2017年

5 范嘉欣;理性看待“道德测试”的作用[N];江西日报;2017年

6 吴林红;“赶时间”也不能破坏规则[N];安徽日报;2017年

7 江汉大学政治学院院长 教授 李腊生;社区公共道德建设的思考[N];湖北日报;2011年

8 曹林;拯救公共道德自公务员始[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9 评论员董迎春;“假学历真能力”问题及其它[N];工人日报;2003年

10 李宏 李长富 金艳峰;8643部队强化官兵公共道德意识[N];人民武警;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莉;WTO“公共道德例外”条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建英;公德与私德关系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黄安平;人权保障视角下的WTO公共道德例外条款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4 李辉;中国的公民组织培育与公共道德建设[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5 廖加林;现代视域下公共道德基础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吕娜;文化产品审查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莎莎;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公共道德意识培育问题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2 赵明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培育方法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3 饶启慧;“村改居”社区公共道德建设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4 王旭燕;“村改居”社区居民公共道德意识培育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5 逄坤;大学生公共道德意识培育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6 胡素娅;社会转型期我国公共道德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7 夏坤;社区公民公共道德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8 薛鑫;论GATT第20条公共道德例外条款的适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谢国日;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民公共道德问题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郝旭巍;当代我国公共道德责任缺失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85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785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6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