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1 15:29
网络技术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有许多新鲜事物加入了我们的生活,微信作为通讯媒介对人们的生活有诸多影响。在此状况下,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正悄然发生着改变,对于他们的意识形态教育影响而言,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对于学校意识形态教育问题带来了很多困难。本文结合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微信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理论与现状,分析了微信的特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以及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现状,提出了微信是把双刃剑,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既带来了积极影响,又带来了消极影响。一方面,微信的便捷性拓展了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教育方式,增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者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了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微信又增加了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引导难度,包括微信的隐蔽性增加了监管难度、微信的“熟人模式”成为西方反华思潮向高校灌输的渠道、微信小程序成为西方价值观向高校渗透的介质平台,而微信碎片化、表面化则造成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不深入,也对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并冲击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网络环境。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应当从规范大学生...
【文章来源】: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微信与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理论与现状分析
第一节 微信的基本概况
一、微信的简介
二、微信的特点
第二节 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现状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二、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和主要现状
三、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概念和现状
四、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意义
第三节 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意识形态灌输理论
二、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思想
第二章 微信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影响
第一节 微信对于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影响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第二节 微信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微信的普遍性拓展教育学习方式
二、微信的便捷性增强教育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微信的个人性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节 微信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微信的特点增加教育引导难度
二、微信碎片化表面化影响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三、微信对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四、微信冲击了教育网络环境
第三章 利用微信有效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对策
第一节 加强对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的教育和引导
一、提高自律意识和规范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质教育
三、强化大学生微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节 加强微信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队伍建设
一、转变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理念
二、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及微网络的驾驭能力
第三节 充分利用微信的功能和传播手段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一、利用微信传播功能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二、利用微信公众账号构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平台
三、利用微信群聊功能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交流
第四节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治理大学生微信使用环境
一、国家完善立法惩治微信犯罪行为
二、微信运营商建立完善监管体系
三、高校加强对微信舆情进行监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及其意义[J]. 陈建兵,梅长青,胡姣姣.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2]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 郑洁. 教学与研究. 2017(11)
[3]新时期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势和对策[J]. 周福战,牟霖.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4]网络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J]. 伍廉松. 教育评论. 2017(05)
[5]新媒体对中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与应对[J]. 王景云. 思想教育研究. 2017(04)
[6]“微”语境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防范研究[J]. 聂东雪.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7]微信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机遇、挑战与对策[J]. 郭明飞,胡玲玲.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7(01)
[8]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再探[J]. 李治勇,李兴.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02)
[9]大数据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J]. 卢建有,臧宏.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11)
[10]习近平互联网思想及其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王逸楠,曾鑫. 河南教育(高教). 2016(04)
本文编号:3199950
【文章来源】: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微信与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理论与现状分析
第一节 微信的基本概况
一、微信的简介
二、微信的特点
第二节 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现状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二、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和主要现状
三、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概念和现状
四、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意义
第三节 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意识形态灌输理论
二、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思想
第二章 微信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影响
第一节 微信对于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影响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第二节 微信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微信的普遍性拓展教育学习方式
二、微信的便捷性增强教育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微信的个人性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节 微信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微信的特点增加教育引导难度
二、微信碎片化表面化影响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三、微信对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四、微信冲击了教育网络环境
第三章 利用微信有效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对策
第一节 加强对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的教育和引导
一、提高自律意识和规范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质教育
三、强化大学生微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节 加强微信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队伍建设
一、转变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理念
二、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及微网络的驾驭能力
第三节 充分利用微信的功能和传播手段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一、利用微信传播功能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二、利用微信公众账号构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平台
三、利用微信群聊功能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交流
第四节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治理大学生微信使用环境
一、国家完善立法惩治微信犯罪行为
二、微信运营商建立完善监管体系
三、高校加强对微信舆情进行监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及其意义[J]. 陈建兵,梅长青,胡姣姣.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2]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 郑洁. 教学与研究. 2017(11)
[3]新时期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势和对策[J]. 周福战,牟霖.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4]网络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J]. 伍廉松. 教育评论. 2017(05)
[5]新媒体对中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与应对[J]. 王景云. 思想教育研究. 2017(04)
[6]“微”语境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防范研究[J]. 聂东雪.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7]微信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机遇、挑战与对策[J]. 郭明飞,胡玲玲.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7(01)
[8]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再探[J]. 李治勇,李兴.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02)
[9]大数据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J]. 卢建有,臧宏.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11)
[10]习近平互联网思想及其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王逸楠,曾鑫. 河南教育(高教). 2016(04)
本文编号:3199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199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