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中同伴式师生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2 20:44
导师和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的两大实践主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研究生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运行的重要载体。同伴式师生关系是一种师生在发现问题、探索真理、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形成的以师生对话合作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同伴式师生关系对促进师生合作、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论述了同伴式师生关系的本质,包括同伴式师生关系的理论溯源、同伴式师生关系的内涵以及基于内涵意义的师生角色定位,随后论述了同伴式师生关系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成因,最后分别从社会环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师生管理、师生个体等四个层面来分析有利于师生协同合作、共同成长的同伴式师生关系的优化策略。结语部分主要是对全文进行总结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研究生教育中同伴式师生关系的本质分析
第一节 同伴式师生关系的理论溯源
一、马丁·布伯“对话哲学”思想:以个体平等为基调的师生对话
二、“后喻文化”思想:师生“教学相长”的新篇章
三、合作教育学理论:师生合作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四、关心理论:师生情感交流的“关心模式”
第二节 同伴式师生关系的内涵
一、民主平等
二、教学互促
三、协同合作
四、相互赋能
第三节 基于内涵意义的师生角色定位
一、导师的角色定位:授业解惑的关怀者
二、研究生的角色定位:具有向师性的同行者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生教育中同伴式师生关系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同伴式师生关系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命令-服从式师生关系盛行
二、师生教学授受关系异化
三、师生科研互助意识缺乏
四、师生之间人文关怀不足
第二节 同伴式师生关系发展面临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多元价值并存的社会环境对同伴式交往方式的制约
二、校园文化建设对同伴式交往理念的忽视
三、高校师生管理制度对同伴式师生合作的限制
四、师生之间同伴交往基础的缺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生教育中同伴式师生关系的优化策略
第一节 营造优质社会环境氛围以促进同伴式师生对话
一、加强网络时代同伴式师生交往的正面宣传
二、淡化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以深化同伴式交往理念
一、营造优质校园文化氛围以深化民主平等理念
二、重视师德建设及学风建设以促进师生科研合作
三、关注导师与研究生的高层次心理需求以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第三节 完善高校师生管理制度以强化同伴式师生合作
一、完善导师负责制以推进同伴式师生关系建设
二、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以促进同伴式师生互动
第四节 夯实师生同伴交往基础以推动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一、导师:提高对研究生的关怀性以推进同伴式合作创新
二、研究生:强化向师性以寻求同伴式发展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合作发表的学科差异分析——基于全国39所研究生院高校的调查[J]. 徐贞,牛梦虎. 中国高教研究. 2018(03)
[2]导师、研究生关系的内在属性冲突及其超越——兼论一元主义雇佣关系的建构[J]. 陈恒敏. 江苏高教. 2018(01)
[3]婴幼儿同伴交往中的家庭影响及教育策略[J]. 李霈,叶一舵. 教育评论. 2017(12)
[4]“后喻文化”视野下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重构[J]. 林佩云. 中国成人教育. 2017(17)
[5]网络介入冲突性事件传播的演进过程及影响——基于多案例的历时比较分析[J]. 乔同舟. 编辑之友. 2017(07)
[6]研究生师生对话模式探析[J]. 叶志锋. 高教探索. 2017(05)
[7]主体间性视域下导师与研究生交往的德育效应探析[J]. 吴文君,张彦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 (01)
[8]从导学逻辑到利益逻辑:研究生科研中师生关系异化的生成机理及本质变迁[J]. 李全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 (12)
[9]中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问题研究[J]. 徐水晶,龙耀. 现代大学教育. 2016(05)
[10]伦理性和法理性:导师和研究生新型师生关系探索[J]. 冯俊,李情. 教学研究. 2016(04)
博士论文
[1]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 文正东.华东师范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新媒体环境下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研究[D]. 谢婷婷.华东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10721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研究生教育中同伴式师生关系的本质分析
第一节 同伴式师生关系的理论溯源
一、马丁·布伯“对话哲学”思想:以个体平等为基调的师生对话
二、“后喻文化”思想:师生“教学相长”的新篇章
三、合作教育学理论:师生合作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四、关心理论:师生情感交流的“关心模式”
第二节 同伴式师生关系的内涵
一、民主平等
二、教学互促
三、协同合作
四、相互赋能
第三节 基于内涵意义的师生角色定位
一、导师的角色定位:授业解惑的关怀者
二、研究生的角色定位:具有向师性的同行者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生教育中同伴式师生关系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同伴式师生关系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命令-服从式师生关系盛行
二、师生教学授受关系异化
三、师生科研互助意识缺乏
四、师生之间人文关怀不足
第二节 同伴式师生关系发展面临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多元价值并存的社会环境对同伴式交往方式的制约
二、校园文化建设对同伴式交往理念的忽视
三、高校师生管理制度对同伴式师生合作的限制
四、师生之间同伴交往基础的缺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生教育中同伴式师生关系的优化策略
第一节 营造优质社会环境氛围以促进同伴式师生对话
一、加强网络时代同伴式师生交往的正面宣传
二、淡化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以深化同伴式交往理念
一、营造优质校园文化氛围以深化民主平等理念
二、重视师德建设及学风建设以促进师生科研合作
三、关注导师与研究生的高层次心理需求以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第三节 完善高校师生管理制度以强化同伴式师生合作
一、完善导师负责制以推进同伴式师生关系建设
二、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以促进同伴式师生互动
第四节 夯实师生同伴交往基础以推动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一、导师:提高对研究生的关怀性以推进同伴式合作创新
二、研究生:强化向师性以寻求同伴式发展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合作发表的学科差异分析——基于全国39所研究生院高校的调查[J]. 徐贞,牛梦虎. 中国高教研究. 2018(03)
[2]导师、研究生关系的内在属性冲突及其超越——兼论一元主义雇佣关系的建构[J]. 陈恒敏. 江苏高教. 2018(01)
[3]婴幼儿同伴交往中的家庭影响及教育策略[J]. 李霈,叶一舵. 教育评论. 2017(12)
[4]“后喻文化”视野下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重构[J]. 林佩云. 中国成人教育. 2017(17)
[5]网络介入冲突性事件传播的演进过程及影响——基于多案例的历时比较分析[J]. 乔同舟. 编辑之友. 2017(07)
[6]研究生师生对话模式探析[J]. 叶志锋. 高教探索. 2017(05)
[7]主体间性视域下导师与研究生交往的德育效应探析[J]. 吴文君,张彦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 (01)
[8]从导学逻辑到利益逻辑:研究生科研中师生关系异化的生成机理及本质变迁[J]. 李全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 (12)
[9]中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问题研究[J]. 徐水晶,龙耀. 现代大学教育. 2016(05)
[10]伦理性和法理性:导师和研究生新型师生关系探索[J]. 冯俊,李情. 教学研究. 2016(04)
博士论文
[1]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 文正东.华东师范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新媒体环境下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研究[D]. 谢婷婷.华东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10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210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