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驱动教学能力对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影响研究 ——基于调节焦点理论
发布时间:2022-01-01 03:46
随着“双一流”建设深入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发展高校教师教学水平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发展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经之路。培育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必然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做支撑。教师教学发展是高校教师队伍质量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推进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教师的教学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本文以高等院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借助调节焦点理论,探讨了科研驱动教学能力对教师教学发展的影响。在回顾和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扎根理论的文本分析出发,提出了大学教师科研驱动教学能力的概念分析框架。结合调节焦点理论,提出个人调节焦点对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中介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研驱动教学能力对教师教学发展的影响机理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样本数据,运用SPSS18.0和Amo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相关假设,探究科研驱动教学能力的每个维度在个人调节焦点作用下对教师教学发展的影响路径,验证个人调节焦点在科研驱动教学能力与教师教学发展之间的中介效应。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表明:...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3)选择性编码:发现核心范畴 选择性编码就是从主轴编码提炼出的主范畴中甄别出一个核心范畴,对其他范畴进行统领和总结,根据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的逻辑关系,按照脉络间的联系,通过开发故事线贯穿所有的主范畴,形成最终的理论结构[58]。经过以上三个环节对 55 个概念、21 个范畴以及 5 个主范畴的抽取过程,再对照最初文献资料中的相关表述,本文总结了科研驱动教学能力的要素构成,即“‘教师—高校’内外联动机制保障下的科研驱动教学能力构成”,选择了“科研驱动教学能力”来总领另外五个主范畴。建构了内外联动机制保障下的科研驱动教学能力结构图,如图 2- 1 所示。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25-第3章理论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设计经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发现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了教师科研水平对教学水平的重要影响,不同调节焦点的教师在个人发展行为上会有所差异,这对本研究产生了启发,并提供了研究思路。高科研能力的教师一定能设计高质量的课堂吗?高科研水平的教师一定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吗?具备高科研能力的教师是否会愿意以科研促进自身教学发展呢?科研驱动教学的能力会直接推动教师的教学发展吗?在面对科研和教学双重任务时,教师会选择相互促进还是选择彼此割裂?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讨论。因此,本研究将借鉴调节焦点理论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建立科研驱动教学能力对教师教学发展的影响机制,并分析调节焦点在该机制中发挥的作用。3.1理论模型构建本文所讨论的科研驱动教学能力包括教师教学能力、教师科研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个人发展动力。关于科研驱动教学能力四个维度分别对于教师教学发展的影响,学者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讨论的核心在于这些因素对教师教学发展的直接影响作用,而对其中是否存在中介因素,中介作用机制如何等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调节焦点理论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个体特质和个体所处环境会激发个体产生促进型或防御型的调节焦点,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同理,不同教师的性格特质以及教师当前所处环境因素也会引发不同的调节焦点,从而影响教师教学发展。因此,本研究选择科研驱动教学能力作为自变量,以教师教学发展作为因变量,以个人促进型调节焦点、个人防御型调节焦点作为二因子中介变量,理论模型构建如图3-1所示:图3-1理论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组织性培育探析[J]. 黄大乾,张运红. 教育导刊. 2020(02)
[2]教师科研“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探讨[J]. 吴冬梅.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3]如何实现“课堂科研化、科研课堂化”——关于高校外语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调查报告[J]. 范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04)
[4]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模型构建及初步应用[J]. 赵春鱼,颜晖,吴英策,何钦铭.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7)
[5]我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设计、实践与启示[J]. 陆国栋,王小梅,张聪,陈临强.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7)
[6]基于工科应用型专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探索[J]. 李振,杨超,周安宁,杜美利,张亚婷,刘莉君. 教育教学论坛. 2019(28)
[7]大学教师发展:理念定位与体系构建[J]. 王茜. 高等理科教育. 2019(03)
[8]基于科研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思考[J]. 刘荣荣,刘海春.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08)
[9]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J]. 陈遇春,吉辉. 高等农业教育. 2019(02)
[10]高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德尔菲法的研究[J]. 朱炎军,郭婧. 高教探索. 2019(03)
硕士论文
[1]“一流本科”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D]. 韩磊.华中农业大学 2019
[2]团队成员创新行为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 郭芮彤.华中科技大学 2019
[3]调节焦点与教师创新工作行为:创造动机的中介和组织心理安全的调节作用[D]. 李建华.西北师范大学 2018
[4]大学教师教学信念、教学投入和教学方式的关系研究[D]. 王昕昕.厦门大学 2018
[5]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研究[D]. 鲍春红.河北科技大学 2016
[6]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 陈红.江南大学 2016
[7]个体调节焦点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D]. 李雪.天津理工大学 2016
[8]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角色间冲突研究[D]. 胡霞.陕西师范大学 2014
[9]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能力评价研究[D]. 魏晓通.大连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61589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3)选择性编码:发现核心范畴 选择性编码就是从主轴编码提炼出的主范畴中甄别出一个核心范畴,对其他范畴进行统领和总结,根据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的逻辑关系,按照脉络间的联系,通过开发故事线贯穿所有的主范畴,形成最终的理论结构[58]。经过以上三个环节对 55 个概念、21 个范畴以及 5 个主范畴的抽取过程,再对照最初文献资料中的相关表述,本文总结了科研驱动教学能力的要素构成,即“‘教师—高校’内外联动机制保障下的科研驱动教学能力构成”,选择了“科研驱动教学能力”来总领另外五个主范畴。建构了内外联动机制保障下的科研驱动教学能力结构图,如图 2- 1 所示。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25-第3章理论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设计经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发现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了教师科研水平对教学水平的重要影响,不同调节焦点的教师在个人发展行为上会有所差异,这对本研究产生了启发,并提供了研究思路。高科研能力的教师一定能设计高质量的课堂吗?高科研水平的教师一定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吗?具备高科研能力的教师是否会愿意以科研促进自身教学发展呢?科研驱动教学的能力会直接推动教师的教学发展吗?在面对科研和教学双重任务时,教师会选择相互促进还是选择彼此割裂?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讨论。因此,本研究将借鉴调节焦点理论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建立科研驱动教学能力对教师教学发展的影响机制,并分析调节焦点在该机制中发挥的作用。3.1理论模型构建本文所讨论的科研驱动教学能力包括教师教学能力、教师科研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个人发展动力。关于科研驱动教学能力四个维度分别对于教师教学发展的影响,学者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讨论的核心在于这些因素对教师教学发展的直接影响作用,而对其中是否存在中介因素,中介作用机制如何等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调节焦点理论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个体特质和个体所处环境会激发个体产生促进型或防御型的调节焦点,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同理,不同教师的性格特质以及教师当前所处环境因素也会引发不同的调节焦点,从而影响教师教学发展。因此,本研究选择科研驱动教学能力作为自变量,以教师教学发展作为因变量,以个人促进型调节焦点、个人防御型调节焦点作为二因子中介变量,理论模型构建如图3-1所示:图3-1理论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组织性培育探析[J]. 黄大乾,张运红. 教育导刊. 2020(02)
[2]教师科研“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探讨[J]. 吴冬梅.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3]如何实现“课堂科研化、科研课堂化”——关于高校外语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调查报告[J]. 范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04)
[4]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模型构建及初步应用[J]. 赵春鱼,颜晖,吴英策,何钦铭.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7)
[5]我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设计、实践与启示[J]. 陆国栋,王小梅,张聪,陈临强.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7)
[6]基于工科应用型专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探索[J]. 李振,杨超,周安宁,杜美利,张亚婷,刘莉君. 教育教学论坛. 2019(28)
[7]大学教师发展:理念定位与体系构建[J]. 王茜. 高等理科教育. 2019(03)
[8]基于科研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思考[J]. 刘荣荣,刘海春.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08)
[9]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J]. 陈遇春,吉辉. 高等农业教育. 2019(02)
[10]高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德尔菲法的研究[J]. 朱炎军,郭婧. 高教探索. 2019(03)
硕士论文
[1]“一流本科”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D]. 韩磊.华中农业大学 2019
[2]团队成员创新行为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 郭芮彤.华中科技大学 2019
[3]调节焦点与教师创新工作行为:创造动机的中介和组织心理安全的调节作用[D]. 李建华.西北师范大学 2018
[4]大学教师教学信念、教学投入和教学方式的关系研究[D]. 王昕昕.厦门大学 2018
[5]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研究[D]. 鲍春红.河北科技大学 2016
[6]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 陈红.江南大学 2016
[7]个体调节焦点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D]. 李雪.天津理工大学 2016
[8]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角色间冲突研究[D]. 胡霞.陕西师范大学 2014
[9]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能力评价研究[D]. 魏晓通.大连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61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561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