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直播中道德失范及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6 20:31
“网络直播”是当前社会中最为流行的传播方式之一,不仅在经济领域异军突起,而且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不同群体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直播中道德失范行为屡禁不止,成为影响网络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严重阻碍。青年大学生既是网络空间中最活跃群体,也是参与网络直播主要群体。大学生在直播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与道德表现,不仅体现着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水平,更体现着大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但近来大学生在网络直播过程中道德失范现象频繁出现,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体现着国家对于青少年群体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重视。因此,关注和研究大学生网络直播过程中的道德失范问题,对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及思想政治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以国内外网络直播研究文献基础,对网络直播的概念做出了界定;其次,依据失范理论、网络社会治理理论,总结出了大学生网络直播中道德失范的含义;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对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道德失范
2.1.2 网络直播
2.1.3 网络直播道德失范
2.1.4 大学生网络直播中道德失范的概念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2.2.2 失范理论
2.2.3 网络社会治理
2.2.4 归因理论
2.2.5 协同治理理论
3 大学生网络直播中道德失范的问题
3.1 大学生网络直播中道德失范问题的调查
3.1.1 调查设计与实施
3.1.2 调查样本量统计
3.2 大学生网络直播中道德失范问题的表现
3.2.1 占用学习时间观看网络直播
3.2.2 观看“三俗”直播内容频率较高
3.2.3 网络语言失范
3.2.4 使用动机呈现“泛娱乐化”
3.2.5 “消费主义”倾向明显
3.3 大学生网络直播中道德失范问题的影响
3.3.1 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
3.3.2 引发不理性的消费行为
3.3.3 对大学生的职业观造成影响
4 大学生网络直播中道德失范的原因
4.1 大学生群体自身方面
4.1.1 大学生自制能力弱
4.1.2 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差
4.1.3 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薄弱
4.2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方面
4.2.1 高校对网络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4.2.2 网络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4.3 网络直播行业方面
4.3.1 网络直播平台恶性竞争催生色情内容爆发
4.3.2 网络主播道德失范行为的消极影响
4.4 政府行政监管方面
4.4.1 监管体制设计不合理
4.4.2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5 大学生网络直播中道德失范的治理建议
5.1 必要震慑力:政府部门的监管和引导
5.1.1 明确相关部门职责范围
5.1.2 完善网络直播相关法律规定
5.2 内在动力:大学生群体网络道德意识的自我觉醒
5.2.1 明确自身责任与使命
5.2.2 提升网络道德素养
5.3 重要推动力: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
5.3.1 增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视
5.3.2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5.4 有效感染力:网络直播行业的整治和管理
5.4.1 网络直播平台加强行业管理
5.4.2 网络主播群体提升职业素养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研究生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附录2 大学生网络直播中道德状况调查问卷
本文编号:3809564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道德失范
2.1.2 网络直播
2.1.3 网络直播道德失范
2.1.4 大学生网络直播中道德失范的概念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2.2.2 失范理论
2.2.3 网络社会治理
2.2.4 归因理论
2.2.5 协同治理理论
3 大学生网络直播中道德失范的问题
3.1 大学生网络直播中道德失范问题的调查
3.1.1 调查设计与实施
3.1.2 调查样本量统计
3.2 大学生网络直播中道德失范问题的表现
3.2.1 占用学习时间观看网络直播
3.2.2 观看“三俗”直播内容频率较高
3.2.3 网络语言失范
3.2.4 使用动机呈现“泛娱乐化”
3.2.5 “消费主义”倾向明显
3.3 大学生网络直播中道德失范问题的影响
3.3.1 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
3.3.2 引发不理性的消费行为
3.3.3 对大学生的职业观造成影响
4 大学生网络直播中道德失范的原因
4.1 大学生群体自身方面
4.1.1 大学生自制能力弱
4.1.2 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差
4.1.3 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薄弱
4.2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方面
4.2.1 高校对网络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4.2.2 网络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4.3 网络直播行业方面
4.3.1 网络直播平台恶性竞争催生色情内容爆发
4.3.2 网络主播道德失范行为的消极影响
4.4 政府行政监管方面
4.4.1 监管体制设计不合理
4.4.2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5 大学生网络直播中道德失范的治理建议
5.1 必要震慑力:政府部门的监管和引导
5.1.1 明确相关部门职责范围
5.1.2 完善网络直播相关法律规定
5.2 内在动力:大学生群体网络道德意识的自我觉醒
5.2.1 明确自身责任与使命
5.2.2 提升网络道德素养
5.3 重要推动力: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
5.3.1 增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视
5.3.2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5.4 有效感染力:网络直播行业的整治和管理
5.4.1 网络直播平台加强行业管理
5.4.2 网络主播群体提升职业素养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研究生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附录2 大学生网络直播中道德状况调查问卷
本文编号:3809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809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