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2 16:11
本文关键词:北京体育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大众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断提高,参与体育运动、从事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攀升。2014年国务院发文指出,增强全民锻炼的意识,让人民群众重视健康,重视科学运动,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高水平,高质量的体育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于国内不同院校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比较多,而对于培养模式的研究较少,且大多是国内高校的对比。本研究通过对比研究,对北京体育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体育类硕士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在培养目标方面,两所学校培养目标基本一致,侧重点略有不同。香港中文大学较为注重学生对研究方法掌握,希望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体育人才。北京体育大学则对学生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有较高要求,培养目标更细致,更全面一些。(2)在培养方式方面,两所学校在培养方式上具有区别。首先是招收、培养对象的差异,北京体育大学是以全日制的学生为主,香港中文大学是以在职人员为主。学习方式一个是全日制,一个是以兼读制为主。从整体来看,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研究生培养时间长,培养的方式和过程比较复杂和多元,而香港中文大学体育研究生培养方式较为灵活,从选课、论文学生都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主性。(3)在培养过程方面,两所学校具有差异。从课程设置来看,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课程必修课比重较香港中文大学的大,香港中文大学的选修课程较多,占有学分较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培养以及全面素质的发展。(4)在质量评价方面,两所院校都采用形成性评价为主。北京体育大学是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并行,相对注重总结性评价。而香港中文大学则以形成性评价为主。(5)两所院校在对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各具特点,各有所长。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探索符合专业需要的课程内容和培养模式是研究生培养的根本。
【关键词】:体育 硕士研究生 培养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07.4;G6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前言10-12
- 1.1 选题依据10-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2. 文献综述12-22
- 2.1 相关概念释义12-15
- 2.1.1 模式12
- 2.1.2 培养模式12-13
- 2.1.3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13-14
- 2.1.4 研究生培养模式14-15
- 2.2 国外相关研究15-17
- 2.2.1 国外硕士研究生培养情况15-16
- 2.2.2 国外体育学硕士培养情况16-17
- 2.3 国内相关研究17-22
- 2.3.1 硕士研究生教育17-18
- 2.3.2 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18
- 2.3.3 体育类硕士专业学位发展历程18-20
- 2.3.4 体育类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20
- 2.3.5 体育类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20-22
- 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2-28
- 3.1 研究思路与路线22-25
- 3.1.1 研究思路22-24
- 3.1.2 技术路线24-25
- 3.2 研究对象25
- 3.3 研究方法25-28
- 3.3.1 文献资料法25-26
- 3.3.2 问卷调查法26-27
- 3.2.2.1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情况26
- 3.2.2.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26-27
- 3.3.3 专家访谈法27-28
- 3.3.4 比较法28
- 3.3.5 观察法28
- 3.3.6 数理统计法28
- 4. 结果与分析28-65
- 4.1 北京体育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体育硕士专业设置的比较28-30
- 4.2 北京体育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比较30-32
- 4.3 北京体育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比较32
- 4.4 北京体育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比较32-61
- 4.4.1 招录对象和入学方式33-35
- 4.4.2 学制设置35-37
- 4.4.3 课程设置37-49
- 4.4.3.1 专业课程结构设置37-38
- 4.4.3.2 学时、学分安排38-42
- 4.4.3.3 公共必修课开设情况42-43
- 4.4.3.4 专业基础课开设情况43-45
- 4.4.3.5 选修课开设情况45-46
- 4.4.3.6 教育实践46-49
- 4.4.4 师资队伍与导师制49-52
- 4.4.5 教学52-57
- 4.4.5.1 教学环境53-54
- 4.4.5.2 教学方式54-57
- 4.4.6 毕业论文及学位授予57-59
- 4.4.6.1 毕业论文57
- 4.4.6.2 毕业要求57-59
- 4.4.8 相关支撑条件59-61
- 4.4.8.1 场馆设施状况59
- 4.4.8.2 学习资源59-60
- 4.4.8.3 科研条件60-61
- 4.5 质量评价61-65
- 4.5.1 课程考核方式61-63
- 4.5.2 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评价内容63-64
- 4.5.3 体育硕士研究生对培养过程的质量评价64-65
- 5. 结论与建议65-67
- 5.1 结论65-66
- 5.2 建议66-67
- 致谢67-69
- 参考文献69-71
- 附录71-78
- 附录A:学生问卷71-76
- 附录B:学生访谈提纲76-77
- 附录C:教师访谈提纲77-78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8
本文关键词:北京体育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4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444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