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微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20:08

  本文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时代 大学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认同


【摘要】:以微博、微信等微媒体作为标志的微时代已经悄然而至,而伴随着微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作为微媒体最活跃的群体,一方面他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快捷方便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在这个新时代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微时代创新了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的载体,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机遇,但微媒体信息传播环境的复杂性也给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带来了严峻挑战。强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是高校和教师的职责。本文首先阐述微时代及中国特色社会主理论认同的科学内涵,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微时代的内涵和特征进一步凝练,对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的规律进行剖析;继而分析微时代大学生理论认同的现状,接下来深入解读微时代给大学生中国特色理论认同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主要从微时代的优势出发,消极影响主要阐述微时代给教师、大学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本身带来的多重挑战出发。文章最后一部分有针对性地从教师、高校及学生三个维度全面把握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路径。在路径方面,本文提出高校、教师和学生必须三者合力紧扣微主题,将微时代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紧密结合,将微时代放在最关键位置,将微平台作为核心武器加强大学生政治理论教育,即敦促高校不仅要建设“微文化”,优化“以文化人”的育人环境,还要建好“微阵地”,牢牢掌握网络空间舆论主导权;教师要掌握“微语言”,实现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转换,设置“微议题”,关注学生实际需求促进理论认同,另外要讲好“微故事”,发挥先进榜样的价值引领作用;大学生要提高自身媒介素养,高度重视学校的实践考核。通过本文的研究期冀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在三方合力作用下使微时代作用最大化,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使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高度得到飞跃式提高。
【关键词】:微时代 大学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9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9-11
  • (一) 研究背景9-10
  • (二) 研究意义10-11
  • 二、相关研究现状11-17
  • (一) 关于微时代的研究11-13
  • (二) 关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的研究13-15
  • (三) 关于强化理论认同路径的研究15
  • (四) 微时代背景下强化理论认同对策研究15-17
  • 三、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17-19
  • (一) 研究内容17-18
  • (二) 研究方法18
  • (三) 研究创新点18-19
  • 第一章 微时代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基本理论19-29
  • 一、微时代的内涵及其特征19-21
  • (一) 微时代的内涵19-20
  • (二) 微时代的特征20-21
  • 二、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的科学内涵21-29
  • (一) 理论认同的概念21-23
  • (二)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23-29
  • 第二章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现状调查分析29-37
  • 一、调查目的、抽样和资料收集29-30
  • (一) 调查目的29
  • (二) 抽样和资料收集29-30
  •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30-35
  • (一) 大学生微平台使用情况30-31
  • (二) 大学生对基本概念知晓情况31-32
  • (三) 大学生理论认同程度32-35
  • (四) 大学生接受理论途径35
  • 三、调查结果分析35-37
  • (一) 对理论概念基本了解,但认知不明确35-36
  • (二) 观念认同与行为认同无法统一36
  • (三) 理论接受方式仍然传统与被动36-37
  • 第三章 微时代对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的二重性影响37-45
  • 一、微时代给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带来的机遇37-40
  • (一) 开放性增大了理论知识的共享化37-38
  • (二) 互动性增进了理论学习的生活化38
  • (三) 即时性提高了理论认同的时效性38-39
  • (四) 灵活性增强了理论认同方式的创新性39-40
  • 二、微时代给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带来的挑战40-45
  • (一) 给理论认同主体带来的挑战40-41
  • (二) 给理论认同客体带来的挑战41-42
  • (三) 给理论认同介体带来的挑战42-45
  • 第四章 微时代下优化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路径45-55
  • 一、学校维度45-48
  • (一) 建设“微文化”,优化“以文化人”的育人环境45-46
  • (二) 建好“微阵地”,牢牢掌握网络空间舆论主导权46-48
  • 二、教师维度48-52
  • (一) 掌握“微语言”,实现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转换48-49
  • (二) 设置“微议题”,关注学生实际需求促进理论认同49-51
  • (三) 讲好“微故事”,发挥先进榜样的价值引领作用51-52
  • 三、学生维度52-55
  • (一) 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52-53
  • (二) 提升网络舆情辨别能力53
  • (三) 重视优化实践考核方式53-55
  • 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录59-63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63-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梦羽;;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的现状及特点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20期



本文编号:595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595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c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