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野下女大学生韩星崇拜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视野下女大学生韩星崇拜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进入到人们生活的诸多领域,使人们尽情享受着现代技术的方便与快捷。而自20世纪末韩剧的热播以来,更是受到了中国观众的追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哈韩”的队伍,韩国明星的一举一动都通过网络得到了广泛传播,韩星崇拜已成一大热势,高校女大学生在其中占据很大比重。在新媒体的渗透影响下,人们能够更快更全地掌握韩星的动态,其带来的影响也更为深远广阔。韩星效应对女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积极的韩星崇拜能够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消极的韩星崇拜会严重阻碍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如何使用韩星崇拜这把双刃剑成为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在新媒体视野下,紧扣韩星崇拜的新特点,深入剖析女大学生韩星崇拜现状及产生的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教育对策,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具有极强的紧迫性和实效性。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论述了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创新点及方法。第二部分,新媒体视野下女大学生韩星崇拜的现状分析,主要解释了一些相关词汇的内涵,对问卷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得出女大学生韩星崇拜现状。第三部分,新媒体视野下女大学生韩星崇拜问题的原因分析,从高校、社会、家庭、女大学生自我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新媒体视野下引导女大学生韩星崇拜的具体对策,通过文章前部分的深入分析,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角度出发,集合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女大学生自身的教育合力,探讨教育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 女大学生 韩星崇拜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5.5;G20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8-9
- 1.1.1 选题背景8
- 1.1.2 选题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3
- 1.2.1 国内研究现状9-12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重点、难点及方法13-15
- 1.3.1 研究重点13-14
- 1.3.2 研究难点14
- 1.3.3 研究方法14-15
- 第二章 新媒体视野下女大学生韩星崇拜的现状及主要问题15-27
- 2.1 相关概念的概述15-16
- 2.1.1 新媒体的内涵与特征15-16
- 2.1.2 韩星崇拜的内涵16
- 2.2 大学生韩星崇拜问卷分析16-22
- 2.2.1 调研基本情况17
- 2.2.2 调研结果分析17-22
- 2.3 新媒体视野下女大学生韩星崇拜现状分析22-27
- 2.3.1 独特的韩星关注视角22-23
- 2.3.2 韩星崇拜趋向理性化23-24
- 2.3.3 韩星崇拜内容多样化24-25
- 2.3.4 新媒体的高渗透性25
- 2.3.5 韩星崇拜消费性突出25-27
- 第三章 新媒体视野下女大学生韩星崇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7-33
- 3.1 高校缺乏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27-29
- 3.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引导意识淡薄27-28
- 3.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不足28
- 3.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忽视信仰教育28-29
- 3.2 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29-30
- 3.2.1 社会监管不力29
- 3.2.2 外来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29-30
- 3.2.3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发展失衡30
- 3.3 家庭教育的缺失与不当30-31
- 3.3.1 偶像崇拜相关教育理念的缺失30-31
- 3.3.2 家庭教育中德育与智力教育失衡31
- 3.3.3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与错位31
- 3.4 女大学生自我修养的不足31-33
- 3.4.1 自我教育力不足32
- 3.4.2 自我控制力不足32-33
- 第四章 新媒体视野下引导女大学生韩星崇拜的具体对策33-41
- 4.1 加强监管,扩大韩星崇拜的积极社会效应33-34
- 4.1.1 强调新媒体的社会责任,加强媒体自律33-34
- 4.1.2 健全新媒体的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34
- 4.2 完善高校教育,发挥其在韩星崇拜中的主导作用34-36
- 4.2.1 树立正确的教育引导理念34-35
- 4.2.2 提升高校教师的引导水平35
- 4.2.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35
- 4.2.4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35-36
- 4.2.5 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36
- 4.2.6 深化德育改革工作36
- 4.3 优化家庭环境,深化其在韩星崇拜中的引导作用36-38
- 4.3.1 正确认识子女的韩星崇拜行为36-37
- 4.3.2 关注子女心理健康和道德素养37
- 4.3.3 选择正确教育方式和沟通方式37-38
- 4.4 提升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8-41
- 4.4.1 提高韩星崇拜认知力38-39
- 4.4.2 加强自我认同教育39
- 4.4.3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39-41
- 结束语41-42
- 参考文献42-46
- 附录46-51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51-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雪莲;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的归因初探[J];广西师院学报;2002年S1期
2 王勇;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追问[J];新闻记者;2003年12期
3 王陶;关注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王艳军;偶像崇拜心理[J];医学心理指导.校园心理;2004年04期
5 薛晓阳,刘岚,张晓林,吉增群,孙婧怡;青少年偶像崇拜:积极干预还是顺其自然?[J];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01期
6 毛晓丹;彭小川;;大学生“偶像崇拜”现状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洪眉;;偶像崇拜[J];艺术评论;2007年04期
8 岳晓东;严飞;;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综述(之一)——偶像崇拜的年龄差异[J];青年研究;2007年03期
9 岳晓东;严飞;;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综述(之二)——偶像崇拜的性别差异[J];青年研究;2007年04期
10 张碧婷;;论偶像崇拜产生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J];理论观察;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萍;刘电芝;;国内外偶像崇拜心理学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凡卓;;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与媒介素养教育[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3 崔美玉;郑光日;;延边地区朝鲜族中学生对韩剧的态度与偶像崇拜的关系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源滋;偶像崇拜,孩子该崇拜谁?[N];河南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陈静莹;让偶像崇拜更健康[N];汕头日报;2005年
3 记者 黄蓉芳 通讯员 吴冬华;七成成绩好的学生是追星族[N];广州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郭静 通讯员 许双春;青少年缘何爱追星[N];广东科技报;2008年
5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所副所长、国民精神与素质研究中心研究员 孙抱弘;去除“偶像崇拜”,方能走向自我完善[N];东方早报;2012年
6 王亮;对少儿偶像崇拜还须科学解读[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桑标;孩子缘何崇拜偶像[N];中国妇女报;2003年
8 见习记者 张超;要引导青少年从偶像身上汲取向上的力量[N];天津教育报;2010年
9 马军 (作者单位为省文化厅);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文化观[N];山西政协报;2007年
10 陈天灵;小议青少年学生的偶像崇拜[N];平凉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小忠;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D];苏州大学;2005年
2 金圣华;本土心理学视域下的偶像崇拜[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赫;透视追星文化现象后的现代偶像崇拜问题[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小立;当代偶像崇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肖璐;正能量:网络时代偶像崇拜的社会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任晓红;媒介使用习惯对青少年偶像崇拜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5 李戈;青少年依恋、人格与偶像崇拜的关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6 杨依溪;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7 刘深深;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其教育引导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8 雷霆;新媒体视野下女大学生韩星崇拜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9 郭婧;小学生偶像崇拜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杰克;“罪”的负重:华东某村基督徒反偶像崇拜的田野调查[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94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694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