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请用“仁学”代替“儒学”——给儒学朋友的一封信

发布时间:2018-01-20 10:07

  本文关键词: 仁学 儒学 伦理学 实践 出处:《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仁学指涉着:先秦伦理学思想;儒学指涉着:秦后出现的综合制度性现象和封建政治意识形态。前者是个人性思想,后者是集体性制度。儒学已随封建时代历史的结束而永远逝去,仁学则因针对人性心理特质而可普世长存。当前国学之战略性发展的一个根本的时代课题,是把“仁学”作为一个学科名目建立起来,用以取代极为含混的“儒学”名目。
[Abstract]:Benevolence refers to the pre-Qin ethics; Confucianism refers to the comprehensive institutional phenomenon after Qin Dynasty and feudal political ideology. The former is a personal thought and the latter is a collective system. Confucianism has died forever with the end of feudal history. Benevolence is a fundamental subject of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benevolence" as a subject. Used to replace the highly ambiguous term "Confucianism".
【分类号】:B222
【正文快照】: 自从2006年10月中旬返国参加学术活动以来,我产生了与新时期人文学者深入交流的强烈兴趣。而由于工作繁忙,一时难以如愿。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儒学网》主编黄玉顺先生不久前寄来了他的文集①,黄先生的文集、来信和两三年来与他网上交流的经验,使我决定趁年节之际借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云山;;论谭嗣同的《仁学》[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2 申正;谭嗣同仁学评议[J];哲学研究;1986年02期

3 葛荃;;先秦儒家“仁”学的实质及其理论特点[J];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03期

4 罗世烈;仁学是人际关系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5 张越;;记《辅仁学志》[J];史学史研究;1992年03期

6 徐柏青;论孔子的仁[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7 林伟健;复礼之心,博爱之举——评孔子的仁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8 牟钟鉴;儒家仁学的演变与重建[J];道德与文明;1994年03期

9 于首奎;董仲舒的“仁学”刍议[J];齐鲁学刊;1994年01期

10 梁银林;从《论语》看仁学[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经审查在年会上发言的论文[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祝瑞开;;程、朱的“新仁学”[A];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李发耀;;贞丰仁学会与贵州辛亥革命[A];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变迁——贵州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4 诸长福;;深切怀念王仁学长[A];仁厚笃实的一生——王仁先生纪念文集[C];2002年

5 ;兰溪市聚仁学校[A];金华市科普示范学校经验汇编[C];2004年

6 ;抓好科技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A];金华市科普示范学校经验汇编[C];2004年

7 韦玖灵;;试论儒学对清代壮族文人思想的影响[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8 刘宁;;韩愈“博爱之谓仁”说发微——兼论韩愈儒学思想的一些特点[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郑维铭;;论孔子的“仁学”与“人学”及对现代和谐社会的启示[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 冯之浚;西部开发 以人为本[N];光明日报;2002年

2 新华社记者 罗政;“‘法轮功’邪教在香港没有市场”[N];人民日报;2002年

3 沈解中;儒学与马克思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2年

4 满兴远;直面当下人生,,走向实践诗学[N];文艺报;2002年

5 刘固盛;黄宗羲的学术史观[N];光明日报;2003年

6 记者胡博理;本科三批A录取结束[N];河北日报;2003年

7 书评人 张继海;大器晚成的历史学家[N];新京报;2004年

8 郑家裕、周华;秭归借人才发展绿色产业[N];湖北日报;2004年

9 武旺国 本报记者 谢洪发;莘莘学子愿 浓浓孤儿情[N];吉林日报;2004年

10 李汉秋;构建现代人文精神[N];人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锟;孔子与20世纪三大社会思潮[D];西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美云;试论《仁学》的启蒙精神[D];河北大学;2000年

2 高会霞;朱熹仁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3 谢桂娟;李退溪对孟子仁政说的继承与发展[D];延边大学;2003年

4 沈睿;伏尔泰的宗教思想及其与孔子学说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左蕾;孔子美育思想的现代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健胜;子思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7 郭强;孔子仁学及子张对仁学的发展[D];山西大学;2005年

8 刘维兰;试论谭嗣同哲学思想的特征[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策;孔子仁学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魏新文;孔子“仁学”审美意识的再现[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47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447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e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