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儒学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发展背景下的出场

发布时间:2018-03-12 21:42

  本文选题:中国传统哲学 切入点:政治儒学 出处:《宁夏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国学研究繁荣的背景下,中国传统哲学似乎也正享受着它的蜜月期。不过,这并不能掩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尴尬:中国传统哲学应该转换成怎样的现代形式?中国传统哲学能否开出真正的"哲学问题"?中国传统哲学如何兑现它对现代社会的承诺?为对这些问题进行回应,本刊特约数篇文章以示讨论。这几篇文章或从学理的角度提出中国传统哲学出场的路径,或从学科的角度提出中国传统哲学开展的方式,或对中国传统哲学出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探讨,或以现代网络为背景,探讨中国传统哲学生存发展所面对的新问题和新要求,或以儒学为案例,探讨儒学当代开展的诸种方式。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开展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学术课题,编发这组文章,希望能引起同行与学术界的关注,以便展开更广泛、深入的讨论。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seems to be enjoying its honeymoon period in the context of the prosperity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s. However, this can not conceal the modern embarrass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what kind of modern form should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be transformed into? Can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open out the real "philosophical problems"? How does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fulfill its promise to modern society?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se questions, our journal has devoted several articles to show its discussion. These articles either put forward the path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from a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or the way in which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develops from a 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Either to discuss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the appear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or to explore the new problem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network, or to take Confucianism as a case study. The moder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is an important and complex academic subject. It is hoped that this group of articles can arouse the attention of the peers and the academic circles so as to carry out more extensive and in-depth discussion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白欲晓;论当代儒家思想的新开展[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8期

2 李承贵;现代背景下的儒学开展方向——百年来儒学开展方向主要论说及评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李承贵;;当代儒学的五种形态[J];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承贵;;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热点问题述要[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李禹阶;邹登顺;;论现代新儒学“援西入儒”之得失[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白欲晓;;“儒教”:中国现代思想中的观念谱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宁新昌;;简论张岱年的人生哲学[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刘小成;;走近“心灵如诗”的孔子 讲解浅近而深刻的《论语》——关于《论语》教学的若干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马丽蓉;;全球化进程中清真寺功能影响研究[J];回族研究;2009年02期

7 黄昭宇;高咏梅;;非传统安全问题生成当代世界的发展困境[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黄昭宇;;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本质及解决路径[J];教学与研究;2010年04期

9 阿里木;;有关儒学未来命运的几点思考[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郭文;;文明对话视域下的“儒学第三期发展”论说——试论杜维明对儒学的创造转化之途[J];孔子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珍喜;文明冲突视野下的伦理社会[D];复旦大学;2007年

2 唐艳芳;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沈小勇;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D];苏州大学;2011年

4 陈奇娟;梁漱溟“内圣外王”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国栋;冯友兰建构在“别共殊”基础上的文化哲学[D];广西大学;2007年

2 黄玉冰;浅析黔东南雷山县西江镇苗族刺绣的艺术性[D];苏州大学;2007年

3 白光;方克立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述评[D];天津大学;2007年

4 于艳娟;试论全球伦理实现的现实基础与实现途径[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王淑双;文化与人性的双重交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邱华婷;儒学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挑战[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7 孙书洋;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儒学的宗教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8 卢姣丽;荀悦《申鉴》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承贵;生活儒学:当代儒学开展的基本方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8期

2 何怀宏;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述略[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承贵;;中国传统哲学开出科学知识之尝试——以贺麟“时空即理”为例[J];学术研究;2011年05期

2 柳河东;;董仲舒对政治儒学发展的历史贡献及现代意义[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李英杰;;文艺创作不能只见“指”,不见“月[J];文艺争鸣;2011年14期

4 商小妹;;半木之道——用设计表达哲学意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年09期

5 赵士林;;略论“情本体”[J];哲学动态;2011年06期

6 赵慧宁;;文化性景观反映出的哲学范畴[J];中州学刊;2011年05期

7 司福亭;;从“元气”说看康有为的哲学思维[J];中国报业;2011年08期

8 赵笑阳;邹建锋;;2010年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哲学年会综述[J];哲学动态;2011年05期

9 李清振;;原始工艺美再发现[J];飞天;2011年16期

10 葛涛;;现代标志对传统色彩文化的传承[J];中华商标;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良弼;;前言[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世翔;王学军;董明智;黄亚宇;;虚拟制造技术发展的几点新思路[A];2002年十一省、区、市机械工程学术年会暨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瑞林;;试论计量科学技术在建设沿海强省中的地位和作用[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文新;邹泓;;青少年的未来取向及其与人格、家庭和同伴背景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微;;“十一五”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背景、趋势与重点[A];物流工程与西部开发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雷龙乾;;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哲学危机[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都鹃;李守信;;浅析道家之“道”[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8 胡光宇;;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与新时期的举国体育体制[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8:体育强国的辨析与建设[C];2009年

9 宋宏伟;;工科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实践谈[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丁传伟;王继生;;中国武术馆校发展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准确理解和诠释中国传统哲学[N];解放日报;2008年

2 李承贵 南京大学哲学系;“价值主义的陷阱”:中国传统哲学研究检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王杰;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N];人民日报;2009年

4 李景林;重视中国传统哲学的个性[N];光明日报;2003年

5 莒县第四中学 陈为颖;润物无声,化知成识[N];学知报;2011年

6 中央党校 侯才;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特质和地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湖南省会同一中 曹万平;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设计思想[N];美术报;2003年

8 李存山;中国传统哲学是“天人之学”[N];光明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刘青青 通讯员 王汝辉 王海政;在国家发展背景下考量养生产业[N];威海日报;2011年

10 陶德麟 何萍 武汉大学教授;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轨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曹明宏;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农业补贴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2 江永红;中国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人力资本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刘凯;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国家主权自主有限让渡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罗贞礼;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5 黄忠怀;空间重构与社会再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勇;旧住宅区更新改造中居民意愿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郑秀峰;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产业背景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杨晓飞;三反射镜光学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装调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9 阳作军;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景观演变及趋同性的规划对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静;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杨扬;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和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于文娟;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超越[D];湘潭大学;2007年

4 王春梅;对创新语境中的当代中国哲学的认识和思考[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董艺;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中国传统社会历史理论[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杨永亮;王安石政治儒学论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宇;“活东西”[D];兰州大学;2010年

8 闫莹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010年

9 张悦;诗与思之和谐交融——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意象思维[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郑方艳;芬兰科学园及其创新主体间的互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03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603407.html

上一篇:倡导华夏新国学  
下一篇:民国学人无官瘾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2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