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清末民国学人与历史正统论

发布时间:2018-04-05 02:33

  本文选题:清末民初 切入点:历史正统论 出处:《学习与探索》2012年03期


【摘要】:正统论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命题、史学命题和思想命题。然而,晚清以来随着清王朝的衰颓乃至灭亡,学者们开始了对历史正统论的批判和反思。无论是梁启超,还是章太炎、柳诒徵、蒙文通,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一批学人,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正统论的起源、流变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作出了多种解读,这些解读其实都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Abstract]:Orthodoxy is a very important political, historical and ideological proposition in ancient China.However, with the decline and even extinc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since the late Qing Dynasty, scholars began to criticize and reflect on historical orthodoxy.Whether Liang Qichao, Zhang Taiyan, Liu Yizheng, Meng Wentong, and a group of scholars they represent, have analyzed the origin, evolution and influence of orthodoxy from their respective angles, and have made a variety of interpretations.In fact, these interpretations are marked by a profound brand of the times, with a distinct nature of the times.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东;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王丽英;论早期道教的传播方式[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3 李传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谣风议与官民互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陈平原;;城阙、街景与风情——晚清画报中的帝京想象[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5 薛其林;;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中心与融合创新——以梁漱溟、熊十力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6 王美华;礼乐制度与十国政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程遂营;士人与五代中枢政治[J];东方论坛;2001年03期

8 冯培红;敦煌文献中的职官史料与唐五代藩镇官制研究[J];敦煌研究;2001年03期

9 苏利嫦;试论北魏文成帝的文治政策[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侯汉清;王雅戈;;中国近代索引研究的开山之作——《引得说》[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葛志毅;;中国古代的经学文化传统[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2 葛志毅;;序:史学为中国文化托命之本[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二辑)——首届“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远航;《水经注》文献学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刚;学与政[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杜学元;社会女性观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先秦至晚清)[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曾超;巴人尚武精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张明华;《新五代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杨会永;《佛本行集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陈峰;社会史论战与现代中国史学[D];山东大学;2005年

9 宋慧娟;清代中朝宗藩关系嬗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侯经川;基于博弈论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凤青;傅斯年与中国传统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蒋玉斌;(?)组甲骨文献的整理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龙秋;“六经皆史”说考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4 王韵;论唐、五代的昭义镇[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5 梁洁;中国近代实证主义史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杜永梅;两汉之际的史学[D];内蒙古大学;2004年

7 张玉娟;张九龄与初盛唐之交的诗文风尚[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邓烨;北宋东京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周茂江;西陲文化院(1937—1945)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10 舒越;晚唐诗人郑谷及其蜀中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华瑞;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笑川;;经史与政教——从《史微》看张尔田对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解读[J];史林;2006年06期

2 朱仲玉;丰硕的成果[J];史学史研究;1989年04期

3 ;《史学月刊》2010年(总第351~362期)目录索引[J];史学月刊;2010年12期

4 袁锦翔;梁启超与翻译[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4年01期

5 倪爱山,徐国利;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龙田;;《史学月刊》2006年(总第303~314期)目录索引[J];史学月刊;2006年12期

7 高峰;;为什么是“新宋学”——陈寅恪文化学术理想[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01期

8 黄同华;清末民初胶县史家柯绍_抻搿缎略贰穂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9 ;本刊2005年(总第291~302期)目录索引[J];史学月刊;2005年12期

10 王小静;;“第九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综述[J];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李帆;学术史:清末民初的显学[N];光明日报;2002年

2 孙秋云;“封建”的建构与解构[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3 吉林日报 陈长林;报人文章 史家见地[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常利兵;农民·士绅·国家[N];团结报;2010年

5 在线;走近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N];兰州日报;2005年

6 记者胡言午;中国近代史学界探讨“三新”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泽昊;胡思敬史学与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周常林;罗振玉与清末民初历史文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洋;论刘师培的上古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12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712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0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