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论国学大师张舜徽的民主情结——以《周秦道论发微》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14 20:44

  本文选题:张舜徽 + 《周秦道论发微》 ; 参考:《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摘要】:张舜徽《周秦道论发微》一书通过对周秦道论的整合抽绎,最终将它定性为一种"君上无为,臣下有为"的统御理念。虽然这一认识与周秦道论的实际存在着严重矛盾,但是如果我们能从这一理念的丰富意蕴、该书的具体写作时间,以及中国学术的历史发展特点等多个方面加以综合分析,则不难发现这部著作实为有为而作,对我国现代民主建设所思良多。仅仅将之视为一部纯粹的和中国现代民主政治毫无关联的学术著作是不符合其本旨的。
[Abstract]:Zhang Shunhui "on Zhou Qin Dao" a book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Zhou Qindao theory, the final characterization of it as a "monarch did not do, officials have to do" the governing idea.Although there is a serious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is understanding and the reality of Zhou Qindao's theory, if we can mak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from the rich meaning of this idea, the specific writing time of the book, and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cademic, etc.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this work has been written for a lot of though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democracy in China.It is not in keeping with its tenet to regard it as a purely academic work which has nothing to do with modern Chinese democracy.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B221;B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建华;荀子礼法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杨国平;《物不迁论》义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凤文学;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郭熙关于山水画创作的一个美学命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5 庄华峰;北朝时代鲜卑妇女的精神风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廖名春;从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论“晚书”的真伪[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7 张碧波;箕子论——兼论中国古代第一代文化人诸问题[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8 王丽英;论早期道教的传播方式[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9 晁瑞;;介词“向”对“问”的替换——兼谈方言介词“问”的历史演变[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10 允春喜;明末清初民本思潮探微[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朱承;;朱熹格物学说的倾向和矛盾[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凤五;;上博楚竹书《彭祖》重探[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3 顾涛;;汉唐经学史料索隐——“(皇侃《论语义疏》)存汉晋经学之一线”说绎析[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4 肖仕平;;传统儒学的“诚”、“信”: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兼由“诚”、“信”意蕴差异看当代诚信道德建设的理路[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二)[C];2004年

5 陈永革;;开物成务与经史统观:论蕺山学派的经世特质及其效应[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宝良;;明初心学钩沉[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7 何胜冰;;郭偃及其对韩非的影响[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二辑)——首届“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8 黄海波;;《内经》形神兼养的医学思想[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2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晓春;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戴兆国;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生良;《庄子》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艳秋;戴震重知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博;从理想社会构思到社会政治实践——黄老思想与汉初政治[D];西北大学;2003年

10 刘黎明;宋代民间巫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悦;诗与思之和谐交融——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意象思维[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秀玉;儒道人性论与治国理论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1年

3 伍晓蔓;玄言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4 林泰显;《老子》政治观与社会伦理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孙圣河;庄子对原始巫教文化的继承与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刘湘兰;崇高·优美·滑稽[D];湘潭大学;2002年

7 谢晓东;朱子道心人心思想探微[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高立梅;儒家“仁义”思想的形成及其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何丽华;东汉封君、封地考察[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建明;东晋南朝江南地区民间信仰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筱红;;论张舜徽的学术渊源与学术特点[J];文献;1999年03期

2 周杰;;论《老子》哲学思想诠释的基础——从《周秦道论发微》出发的考察[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许刚;论章学诚与刘知^~、,

本文编号:1750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750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7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