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马哲、中哲、西哲的“功能统一性”与当代中国哲学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8-04-18 11:42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 + 当代中国哲学 ; 参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摘要】:中国哲学界自新时期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目前正处于一个转折性的关键时期。通观今日国内哲坛 ,“马哲”由其热点问题引导的原有研究范式正变得走向不明 ,众多贫乏空洞的理论言说流于“假问题”而受到冷落 ;80年代的“国学热”和 90年代后期以来的“西学热”似亦难免自说自话的弱点 ,对文本的“过度诠释”因缺乏思想灵性而显得平庸琐碎。然而 ,此种看似消极的局面其实正孕育着中国哲学发展的转机 ,因为新时期以来 ,经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 ,对现代西方哲学话语全面深入的引进以及中国传统哲学资源的重新发掘等准备性工作之后 ,中国哲学界的学术品味已变得更加高雅 ,学术心态也更加成熟坚毅。进入
[Abstract]: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since the new period, Chinese philosophy is now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turning point.Looking at the domestic philosophy world today, the original research paradigm of "Ma Zhe", guided by its hot issues, is becoming unclear.It seems that many empty theories flow from "false problems" and are left out by the "fever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1980s and the "fever of western learning" since the late 1990s.The over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is mediocre because of its lack of thought and spirituality.However, this seemingly negative situation is actually giving birth to a turning poi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hilosophy, because since the new era, after the ideological emancipation and concept innov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After the thorough introduction of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and the rediscove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resources, the academic taste of Chinese philosophy has become more elegant and academic mentality has become more mature and resolute.Entry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分类号】:B2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叶;论视觉文化时代之审美转向[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黄献明;;社会经济观的演变及其建筑表现[J];世界建筑;2006年01期

3 李将;当代美学思潮与中国建筑创作[J];高等建筑教育;2005年02期

4 苏东;论管理学人性假设、激励理论的缺憾及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1999年04期

5 应志红(雨恒);;浅谈当代中国装置艺术[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年01期

6 赵光武;后现代哲学的反基础主义与复杂性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齐钢;论当代中国电影在后现代语境中的变迁[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吴小华;;论《论语》仁爱思想的三个层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刘砚议;后现代传媒语境下的“道德恐慌”[J];当代传播;2004年03期

10 蒋洪池;从混沌理论看高等教育系统的“有序”和“无序”[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曾鹰;;现代性悖论与技术文化的批判策略探略[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谢梅;新闻与消费[D];四川大学;2007年

3 毛娟;“沉默的先锋”与“多元的后现代”:伊哈布·哈桑的后现代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陈翠芳;科技异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5 高蓓;媒体与建筑学[D];同济大学;2006年

6 华霞虹;消融与转变[D];同济大学;2007年

7 肖洪;论刑法的调整对象[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张兰英;对现代性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若干反思和探索[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程镇海;对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张胜利;现代性追求与民族性建构[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平;后现代主义电影美学品格的叙述与展示探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冯任军;唯微其美[D];山西大学;2007年

3 黄发林;试论和谐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许卫刚;试论马克思的建设性思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黄献明;生态经济理论对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启示[D];清华大学;2004年

6 钱晓田;后现代语境下的冯小刚电影特色[D];扬州大学;2006年

7 方敏;现代性批判与中国现代化[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巍巍;高科技下当代西方建筑美学的新拓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张先锋;论教师实践知识的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施奕青;鲍德里亚拟像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当代中国哲学》学术讨论会发言摘要[J];求索;1985年05期

2 罗群;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课题的探索——《当代中国哲学》学术讨论会综述[J];求索;1985年05期

3 粟石恒;当代中国哲学的三个特点[J];求索;1986年01期

4 刘永明;略论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转向[J];长白学刊;1989年06期

5 殳文;一部具有学术和史料价值的著作——读《当代中国哲学记事》[J];理论前沿;1989年83期

6 于文军;当代中国哲学研究趋向的反思[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7 卢存岳;特色独具的《当代中国哲学记事》[J];w,

本文编号:1768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768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9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