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今天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to discuss in depth what is the Chinese culture, how to treat the current "Chinese study fever", what attitude should be held to the "Chinese study" and what is the purpose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study of the Chinese nation, etc., in the present age,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a thorough discussion. Sinology is the component and core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embodies the cultur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s the carrier of a nation's "national soul". At present, the rise of Chinese culture is an inevitable trend, but there are also the shortcomings of vanity. And our correct attitude towards Chinese culture should be critically inherit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has valuable value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mpro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promoting the transition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to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分类号】:G1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余洁平;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建立——论贺麟的道德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辛刚国;六朝文学批评视野中的情采关系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刘永杰;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王治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后现代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张践;实学精神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刘峰;文艺雅俗之辨[J];北方论丛;2000年04期
9 王光荣;后现代之“后”──后现代概念的意义探索[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10 王吉鹏,赵月霞;鲁迅、高晓声对农民心路探寻的比较[J];北方论丛;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世雁;翟波;;建设生态伦理浅论——科技伦理的自然与社会走向[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杨文志;;学术交流及其对学术生态的影响[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孟凡涛;张滨;;关于学术生态建设的几点思考[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践;;第二十六章 以实学精神克服拜金主义[A];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C];2002年
7 万明;;万历君臣:《明实录》所见情感世界的个案分析[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8 刘国清;;诗歌与治疗: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诗[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2 田耕宇;元和到元(礻右)文学的创新与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6 房锐;孙光宪与《北梦琐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付长珍;宋代理学境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
本文编号:2144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144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