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经、史之间:浅谈康有为与钱穆的经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4 09:23
【摘要】:为纪念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80周年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建校100周年,2005年11月5日至6日在清华大学举办了“首届中国经学学术研讨会”。以下一组文章即为国内外著名学者为这次研讨会所撰的笔谈,涉及经学研究与现代学术的诸方面问题,现刊登出录,以■读者。
[Abstract]:In order to commemorate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Tsinghua National Studies Institute and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the first academic Symposium on Chinese Classics was held at Tsinghua University from November 5 to 6, 2005. The following series of articles are written by famous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for this seminar, covering various aspects of the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and modern learning, which are now published for readers.
【作者单位】
【分类号】:B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司福亭;;从“元气”说看康有为的哲学思维[J];中国报业;2011年08期

2 王志生;;朱一新与康有为心性观点之比较[J];文教资料;2011年24期

3 陈战峰;;侯外庐先生经学研究的特色及意义[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张清江;;滞后的反弹——试论清末民初儒教之争的文化意义[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陈来;;陈来 大陆儒学一百年[J];东方养生;2011年07期

6 干春松;;政治、宗教和哲学:梁启超的儒家论说[J];东吴学术;2011年03期

7 毛胜;;毛泽东读谈梁启超[J];党的文献;2011年04期

8 张世英;;西方的“船坚炮利”对“东方睡狮”的震撼:西学的第二次输入——中华精神现象学大纲(之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宋淑玉;;孔教会与儒学近代化[J];史学月刊;2011年07期

10 杨蓉;;“哀公问孔”的背景及思想史内涵——以《论语》为讨论的中心[J];现代哲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锡勤;;论康有为对儒学的改造[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先明;;“参采中西创新知”——康有为与戊戌“新学”的文化特征[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3 韩星;;香港孔教学院:现代民间儒教的基地[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4 顾士敏;;儒学的“还原”——评熊十力的《原儒》[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朱义禄;;孟子民本思想的近代化重构——从历史回眸儒学的生命力[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励民;段泽宇;;仁远乎哉——孔学与孔教一解[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阪元弘子;景慧;;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性别问题——以梁启超为主的分析[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8 李槐;;从汉学到宋学——对儒学发展的历史考察[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9 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10 张昭军;;新思潮冲击下的晚清程朱理学[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静 通讯员 任达宣;应高度重视经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纪宝成;重新认识华夏文明主体[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迄今收录最完备的《康有为全集》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纪宝成邋马大正 李文海 龚书铎 胡绳武 王晓秋 桑兵 王汝丰 戴逸;学界座谈《康有为全集》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姜广辉;经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汪学群;康有为《孟子微》发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魏明;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青岛日报;2008年

8 李申;儒教研究及其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王焱邋采访 叶渔 ;经学的前世今生[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10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吴根友;人文实证主义:乾嘉时代的哲学方法(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素红;明代经学的发展[D];山东大学;2008年

2 张朝松;儒学早期近代转型的一个侧面[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甄洪永;明初经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赵庆伟;清代孟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毛文凤;近代儒家终极关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强华;康有为人道主义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周红;儒学宗教性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朱华忠;清代《论语》简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吴晓番;龚自珍哲学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彭启福;陆九渊心学诠释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瑞;论康有为的公民自治思想[D];吉林大学;2007年

2 刘树生;康有为与谭嗣同仁学思想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常真真;康有为人权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孟家辉;浅析康有为的平等观[D];吉林大学;2007年

5 蔡成浩;论康有为的幸福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朝阳;清末儒者的儒教思想[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强;苏舆《春秋繁露义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宋丽艳;康有为大同思想与全球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姜淑红;近代董子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高齐天;康有为哲学本体论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00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200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2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