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吴宓大学教育思想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8-08-28 20:25
【摘要】:文章就吴宓教育生涯、国学教育和外语教育三个方面的研究观点进行评介,指出目前存在对吴宓教育思想文化哲学基础分析不够、比较研究尚待深入等问题;提出今后深化这方面研究,需将吴宓教育论述与其相关论著互相印证,与同时代学者的有关文章互相参照;同古今中外相关的人物、史实及观念相互发明,在中国大学制度嬗变和现代学科制度建立两大参照系下,客观评价其历史贡献。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Wu Mi's educational career, traditional Chinese learning educ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analysis of Wu Mi'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philosophy, and the comparative study remains to be done.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order to deepen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Wu Mi's educational exposition and his related works should be verified and cross-referenced with the relevant articles of contemporary scholars, and figures, historical facts and ideas related to ancient, modern and modern Chinese and foreign countries should be invented together. On the basis of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y syste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discipline system, this paper objectively evaluates its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作者单位】: 淮海工学院院长办公室
【分类号】:G6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许军娥;略论吴宓在创建清华外文系中的贡献[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天明;校训与近代中国大学精神[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7期

2 郭昊龙;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9期

3 刘亚敏;人文学科教育改革探论[J];理工高教研究;2002年04期

4 骆四铭;发挥“乐”在大学德育中的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5 雷洪德;论中国高等教育历史发展的三阶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年06期

6 周光礼,刘献君,余东升;当代大学理念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其实质[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年02期

7 汪雁;略论朱熹教育思想及其意义[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2期

8 欧阳文,陈梦稀;中国大学扁平网状式组织结构与学术管理[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胡国铭;蔡元培的教育改革思想与“兼容并包”精神探微[J];鄂州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孙志明;论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翠荣;反思与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卉;权利诉求与大学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李继兵;大学文化与学生发展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李爱民;职业定位与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蔡琼;中国民族院校发展中的文化转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郭丽君;学术职业视野中的大学教师聘任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朱新卓;本真生存与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汤萱;基于治理视角的中国公立高校权力整合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马兆杰;中国文学研究问题争鸣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似阳;我国大学科研职能的历史考察与发展对策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潘道忠;中国高校标志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郝一双;大学生课堂行为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张洪志;西方高等教育哲学的历史演变[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李丽;后现代高校课程—挑战西方文化霸权[D];苏州大学;2007年

6 任哲雪;高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D];延边大学;2007年

7 李双双;《大学》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探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郭彩华;平等·互动·创新[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任向阳;论李达的高等教育思想[D];中南大学;2007年

10 陈桂芳;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冲突及其协调[D];湖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焕亭;吴宓早期诗论概观[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2 张永社;吴宓先生为人点滴[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4年05期

3 李伟民;试论吴宓的孤独意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4 张华;吴宓与五四新文化运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5 罗文进;试论吴宓笃信孔儒道统的原因[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2期

6 王泉根;'98重庆“吴宓学术研讨会”综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7 龙文懋;一个现代堂吉诃德的命运——吴宓及其文化保守主义[J];北方论丛;1998年04期

8 朱徽;论吴宓的比较文学观[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9 陈其心;回忆吴宓先生[J];楚雄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10 韩云波;吴宓先生《文学与人生》中的《红楼梦》──兼论吴宓与中国文化重建的一些问题[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景蜀慧;;《蒹葭楼诗》与彦威师的师友情缘[A];魏晋南北朝史论文集——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缪钺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高志顺;《汤用彤全集》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N];河北日报;2000年

2 刘以焕;情痴诗僧吴宓[N];黑龙江日报;2000年

3 李廷华;莫以臆讹传恩师[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赵永琦;清华文科怎么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5 ;新书点评(4版)[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6 刘自立;读吴宓书一隅[N];团结报;2000年

7 张晓唯 王蓉;温源宁其人其文[N];团结报;2000年

8 张长;我听《希伯来祷歌》[N];文汇报;2000年

9 ;既保守又浪漫的吴宓[N];中华读书报;2000年

10 徐晋如;世事违心有梦圆[N];中华读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蒋书丽;论吴宓中西融合的文化理想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黎红;“调和论”与文化改造的理论和实践[D];南开大学;2003年

3 陈宝云;学术与国家:《史地学报》及其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文基梅;学衡派对儒家传统的坚守[D];西北大学;2003年

2 刘熹;“学衡”与新人文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伟;梁实秋对新人文主义的解读和再造[D];北京大学;2006年

4 王鹏程;秦声秦态最迷离[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蔡伟保;会通视野中的吴宓诗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廖城平;儒家诗学在现代的接续[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毛为勤;《留美学生季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林庆军;论吴宓的“留学与人生”[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10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210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3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