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国学研究与国学教育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18-10-09 13:10
【摘要】:正由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承办的"国学研究与国学教育研讨会"日前在南昌大学举行。经过交流与探讨,专家们对于国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专家们认为:所谓国学,就是依赖中国传统的文字、音韵、训诂所指向的特殊思维路径,在融贯经史子、参究天地人的整体观照之中,研究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识、思想观念、言说方式与行为方式;在当代学术文化的语境之中,融旧开新,再续敬德尊圣、平等向善、知止乐天的人文传统,培植理想的未来人性,构建新型的情理范式,重铸炎黄子孙的民族心魂;以独立自信的人文情怀,豁达开朗的文化胸襟,积极参与当代世界人文价值与全球普适伦理的文化重建。
[Abstract]:A seminar on the study and edu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was held at Nanchang University a few days ago by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of Nanchang University. Through the exchange and discussion, experts have formed a relatively consistent view on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concept of Sinology. Experts believe that the so-called Chinese culture is to rely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rhyme, exegesis pointed to a special way of thinking, i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history of the classics, the study of the whole of heaven and earth, to stud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ideology,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academic culture, we should melt the old and open new, continue to respect morality and honor the saintly, be equal to the good, know and stop the human tradition of happy heaven, cultivate the ideal human nature in the future, and construct a new kind of rational paradigm. To rebuild the national soul of Chinese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the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world humanistic value and global universal ethics with independent and confident humanistic feelings, open-minded and cheerful cultural mind.
【分类号】:G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丽莉;徐佩瑛;;国学的当代思考及其传承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2 秋风;;国学忧思录[J];百姓;2009年05期

3 冯天瑜;;对时下国学讲习的期待[J];长江学术;2008年04期

4 刘丹忱;;国学热与国学的定位和前瞻[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01期

5 李文娜;闻曙明;;中小学阶段国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0年02期

6 程国赋;;“国学”与现代文明是否存在冲突?[J];领导之友;2007年05期

7 袁济喜;;国学与当代[J];前进论坛;2010年05期

8 朱俊瑞;;梁启超“国学教育”思想研究刍议[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9 袁济喜;;国学与现代中国[J];东南学术;2007年05期

10 迟克举;;大力弘扬国学 科学对待国学[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金良;;关于国学研究的若干思考[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2 李庆本;;国学研究的跨文化理念与方法[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3 陈绛;;从“中学”到“国学”——兼论国学的现代性[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4 吴光;;简论国学的内涵及其学术定位[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5 纪宝成;;接续文脉 重振国学[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葛志毅;;序:“国学”与现代中国学术之建立[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7 任俊华;;倡导“华夏新国学”之缘起[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国学论衡》宗旨[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9 俞宣孟;方松华;;突破“剪裁”、克服“模仿”——关于20世纪中国学术发展趋势的对话[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10 王亚夫;;弁言——时代的呼唤[A];时代与思潮(1)——五四反思[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谢苗枫邋实习生 卫学军 葛峰 通讯员 区竞志;国学=之乎者也=有面子?[N];南方日报;2007年

2 周生邋(书评人);珍惜中国传统文化[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全国政协委员 吴为山;国学传承首要靠教育[N];中国艺术报;2011年

4 特约记者 王菲宇;中国主体,世界眼光[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魏海政;高校如何从“国学虚热”中拨开迷雾[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 宣传部长 胡苏平;大力提升国学教育的时代价值[N];光明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程瑶;冰城儿童兴起国学热[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记者 张微;第二次“国学研究论坛”在北京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9 ;国学应该设为独立学科[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所所长 中国雕塑院院长 吴为山;深入青年 融入世界[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芳;近代学术转型视野下的燕京大学国学教育[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莉;中国传统松柏文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周晓光;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张磊;中国传统农业文化转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5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6 戴大明;“读经”与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8年

7 刘长远;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文化价值观变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郭海红;继承下的创新轨辙[D];山东大学;2008年

9 専喜红;美国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新走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东;大学国学教育的价值与现实路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曾亚非;大学国学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出路分析[D];西南大学;2013年

3 李娥;大学生国学教育问题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1年

4 孟力;重庆市高校体育学院国学教育的可行性分析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梅志俊;国学文化传播渠道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6 李晶;新吟诵的兴起及其文化意义[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张茜;试论用国学经典提升金融企业员工的人文学养[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素贞;石家庄市小学国学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欧阳小红;国学院的发展及办学特色探析[D];厦门大学;2008年

10 隋杰;由蔡志忠国学漫画《世说新语》看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D];北京印刷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259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259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4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