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倡国学到再倡国学——国学与“国学热”刍议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from the advocacy of Chinese cultur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vement of "sorting out the national heritage", it was the defense and self-saving of one's own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face of the strong influx of western learning, and thus echoed the strong rhythm of the times of saving one's life. In this process, the "quint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its factors related to conservatism and conservatism were rejected, and the pessimistic view tha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ould die down in the impact of western learning was criticized, and the view that the valu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totally negated was also not accepted. The blind sentiment that "national heritage" could solve all problems or even serve as the "great cause" of reviving Chinese culture was also denied, and people preferred to confine "national heritage" or "Chinese culture" to academic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arning without Chinese and Western", the "scientific meth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llation of national heritage. Up to now,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image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ose at the beginning. If we continue to advocate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we should not overlook the arguments and conclusions on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past, but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contexts of different time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
【分类号】:G1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炎才;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基本特征刍议[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2 刘春玲;;袁世凯在外蒙古自治中的外交政策[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刘绍春;;晚清科举制废除以后新教育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梁严冰;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三次重大的政治体制变革[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5 姚曙光;论近代湖南西学流布的时差与路径[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郭良夫;;词项层次与义项层次[J];辞书研究;1988年05期
7 郑杭生;中国社会学百年轨迹[J];东南学术;1999年05期
8 邵勇;;莫理循眼中的清末新政[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袁钰;“中体西用”文化观的形成和发展——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10 魏明枢;论黄遵宪驻日时期对日外交思想[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赵立彬;;崇洋心理与全盘西化思潮——20世纪上半叶社会变迁的一个侧面[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2 郑大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1918~1927)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3 郭汉民;;论清末两大主流思潮及其相互关系[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4 郑大华;;欧战与战后(1918~1927)中国文化转型[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5 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智勇;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1945)[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屈永华;国民意识的觉醒与传统法律的近代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周汉华;中国法制改革论纲:从西方现实主义法律运动谈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郭瑞卿;略论近代中国公司法律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7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邓庆坦;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整合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金桥;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10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幼平;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及实践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影响(1894—1910)[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陈兴德;近代教育家吴汝纶教育思想及实践活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贤利;民国前期的文官制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茂梅;试论清末民初中国妇女的法律地位(1901—1928)[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罗立;沈家本与晚清修律[D];湖南大学;2001年
6 郎茂锋;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认识[D];浙江大学;2002年
7 吴静;民国时期学位制度探析[D];浙江大学;2002年
8 刘学琴;清末留学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叶士东;晚清铁路立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郑国;民国前期迷信问题研究(1912~1928)[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利山;;胡适之“徽州的背景”——上庄文化生态[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周宏;董云川;;反思“国学热”背后的“文化自觉”[J];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07期
3 陈漱渝;;消费主义·国学热·后现代主义——对当前几种文化现象的思考[J];武陵学刊;2011年04期
4 袁逸;;读书人与麻将[J];公共图书馆;2011年01期
5 ;“国学”怎么了[J];科学之友(上旬);2011年07期
6 顾关元;;国学·国故·国粹[J];学问;2003年07期
7 桑兵;;中西文化关系的隐与显[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施炎平;;中西文化之争与胡适的比较哲学研究[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2 张庆熊;;实用主义对理性和文化传统的看法——从罗蒂谈到杜威和胡适[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3 王树人;;有关中西思想文化比较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以鲁迅、胡适、陈寅恪、金岳霖、冯友兰为例[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葛志毅;;序:“国学”与现代中国学术之建立[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5 刘济生;;“打倒孔家店”还是打倒秦家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重新解读[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引驰;;类型与时代:中西文化之别——“多元现代性”视野下的回顾[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7 张同乐;;《新青年》与现代中国文化形态转型[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唐振常;;旧话重提——关于国民性改造[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9 潘朝曦;;振兴中医的大政方略是复兴中华传统文化[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面对沉睡的灿烂文明[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王思军邋段海;徽州寻梦[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3 刘梦溪;国故,即国学[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哲学所 张天行;“歧异”与“低劣”[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张三夕 桑大鹏;国学大师与学位[N];光明日报;2007年
6 刘W,
本文编号:2264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264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