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文言句式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5 03:51
【摘要】:正近年来,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国学,我国多所大学、中小学纷纷开设了国学课程。阅读古文,背诵经典,成为我国热潮。为了更好地传承国学,需要提高民众的文言阅读能力。再者,从语文课程标准来看,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的关键是让学生牢牢掌握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any universitie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have set up the courses of Chinese culture. Reading ancient prose and reciting classics has become an upsurge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pass on the Chinese learning better, we need to improve the people's reading ability of classical Chinese. Furthermore,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s, the teaching goal of classical Chinese is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read simple classical Chinese. The key to improve the reading ability of classical Chinese is to make students grasp it firmly.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G633.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张柏青;“二十四韵”语境别义──《二十四诗品》作者补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沈丹蕾;《五灯会元》的句尾语气词“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萧红;《洛阳伽蓝记》的五种判断句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方小中;定中结构研究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马立春;;《三国志》连动句“而”“以”“则”使用情况考察[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7 王军;;古代汉语“有”字句研究综述[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8 刘利;先秦单音节助动词考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孟凯;中古汉语让步复句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李艳;任彦智;;《世说新语》中的程度补语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史金生;;动量副词的类别及其选择性[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2 赵爱武;;《诗经》“有+S”式考辨[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李焱;《醒世姻缘传》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4 季琴;三国支谦译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张桃;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郭颖;《诸病源候论》词语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梁华荣;西周金文虚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陈文杰;早期汉译佛典语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0年

10 吴峥嵘;《左传》索取、给予、接受义类词汇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菊玲;《世说新语》语气副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于峻嵘;《荀子》句式考察[D];安徽大学;2001年

3 陈颖;宋代动量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4 彭文芳;元代量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胡勇;从汉语被动结构的演变看汉语注重话题的语言类型特征[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6 于萍;汉语代词宾语后置的演变过程及其动因[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7 杨丽;从《论语》、《孙膑兵法》看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句法功能的多样化和复杂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白雁南;浅谈《世说新语》语气副词的特点和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正霞;《五十二病方》构词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彭永导;《马氏文通》变换析句考察[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梅;;披文入情 沿波讨源——文言文解读之法探究[J];吉林教育;2010年01期

2 吴莉;卞酉霖;;分析语法结构 “活”背文言字词[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年01期

3 姚红;;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J];中学语文;2010年03期

4 茅继平;;文言文复习要略[J];中学生阅读(高考版);2010年02期

5 李强;;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今异义的辨识[J];中学生阅读(高考版);2010年02期

6 ;台湾高中语文文言文比率增至65%[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05期

7 王彩凤;;不要浇灭学生的热情——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点感悟[J];考试(教研版);2010年02期

8 毕长元;;片言居要识文言[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年02期

9 赵国璧;;文言文词类活用使用范围过宽原因浅析[J];甘肃教育;2010年02期

10 翟华;;台湾高中生学的文言文是否比大陆多[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学元;;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体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2 张双桥;;从语文课堂惯用语“由于时间关系”说起[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3 西安市华山中学"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课题组;;西安市华山中学“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课题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陕西卷)[C];2010年

4 朱晓进;;文学语言的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蒋静;;主观性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A];“国际汉语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对外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沈阳;;汉语双动词(CAUSE系统)结构的识别和分析[A];“国际汉语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对外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汤哲声;;中国现代汉语形成溯源[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8 郑国民;;清末民初的白话语文教科书[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9 黄书光;;试析胡适“文学革命”对国语教育的影响[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10 张双桥;;从语文课堂惯用语“由于时间关系”说起[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艺术研究院 王能宪;汉字与汉字文化圈[N];光明日报;2011年

2 中国艺术研究院 王能宪;汉字与汉字文化圈[N];光明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王柏玲;出题老师不把学生当“敌人”[N];文汇报;2011年

4 麻城市实验中学 蔡尤臻;语文教学应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N];黄冈日报;2011年

5 韩哲;“偏才怪才”需要产销对路[N];北京商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文雯;一所山村中学的华丽转身[N];玉溪日报;2011年

7 梁凯;酒业首次成立公益基金会[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付瑞生 叶传龙 谢浮名 易晖;限字投诉将民意表达空间“画字为牢”[N];中国改革报;2010年

9 杨柳;诵读文言文需要注意的几点[N];太行日报;2010年

10 杨洪芹;文言文教法四部曲[N];莱芜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金莲;基于平行语料库的中日被动句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金御真;汉语被动表示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朱建军;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朴乡兰;近代汉语表使役与表被动的“教/叫”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5 李春阳;白话文运动的危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宋雪松;英语句子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黄琼英;鲁迅作品语言历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丁勇;元代汉语句法专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阮桂君;宁波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琴;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代小说选文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庆梅;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德育的思考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霞;清代唐彪《家塾教学法》浅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广平;英汉被动构式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彩丽;英汉语及物性对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光赫;英朝双宾结构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7 薛姗;泰国留学生“被”字句习得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李贵鑫;“イタダク”的意义范畴[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翟耀;浅析英语被动句的汉译技巧及课堂教学方法[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丁爱清;《观世音应验记三种》语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79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379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f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