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边界与学科建构:国学学科化的边界策略及其困境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26 04:02
知识边界的建构是学科形成的重要机制,本文在知识边界的视角下考察并分析了近些年国学学科化的边界策略及其困境。为了将国学建构为一级学科,国学学科的倡导者提出"新国学"和"大国学"的知识策略,以消解国学与外部政治环境之间的潜在冲突。此外,倡导者在学科建构中一方面突出了中西方学术的差异,另一方面又以西方汉学作类比,以期建构作为整体之学的"国学学科"的必要性。这些策略和努力并没有实现国学学科化的目标,其重要原因在于国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嵌入中国文学、中国史学以及哲学等学科之中,国学与文史哲的知识边界模糊,其学科建构缺乏来自研究实践的支撑。国学的学科化进程为反思既有的学科治理制度提供了启示。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7,15(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9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危机与应对[J]. 张应强. 高等教育研究. 2017(01)
[2]场域视角下的学科建构:对“中国语言学”的个案研究[J]. 蔺亚琼. 高等教育研究. 2015(12)
[3]传承文化命脉 推动文化创新——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J]. 汤一介. 中国哲学史. 2012(04)
[4]为制度化开展国学教育与研究留出一席之地——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上的发言[J]. 纪宝成. 中国高教研究. 2011(07)
[5]本科专业划分的逻辑与跨学科专业类的建立[J]. 卢晓东. 中国大学教学. 2010(09)
[6]“国学”的知识论取向——兼与杨春时先生商榷[J]. 贺昌盛. 东南学术. 2010(02)
[7]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J]. 郭齐勇.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06)
[8]“国学”:国家认同与学科反思[J]. 干春松. 中国社会科学. 2009(03)
[9]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J]. 卢晓东,陈孝戴. 教育研究. 2002(07)
[10]西方学术分类与民初国学的学科定位[J]. 罗志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5)
本文编号:3100909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7,15(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9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危机与应对[J]. 张应强. 高等教育研究. 2017(01)
[2]场域视角下的学科建构:对“中国语言学”的个案研究[J]. 蔺亚琼. 高等教育研究. 2015(12)
[3]传承文化命脉 推动文化创新——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J]. 汤一介. 中国哲学史. 2012(04)
[4]为制度化开展国学教育与研究留出一席之地——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上的发言[J]. 纪宝成. 中国高教研究. 2011(07)
[5]本科专业划分的逻辑与跨学科专业类的建立[J]. 卢晓东. 中国大学教学. 2010(09)
[6]“国学”的知识论取向——兼与杨春时先生商榷[J]. 贺昌盛. 东南学术. 2010(02)
[7]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J]. 郭齐勇.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06)
[8]“国学”:国家认同与学科反思[J]. 干春松. 中国社会科学. 2009(03)
[9]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J]. 卢晓东,陈孝戴. 教育研究. 2002(07)
[10]西方学术分类与民初国学的学科定位[J]. 罗志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5)
本文编号:3100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100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