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古诗十九首》清代批评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5 21:05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享有盛誉,是中国文人五言诗的第一座高峰。历代文人学者对其批评研究层出不穷,至清代达到鼎盛时期,从《文选》中独立出来,成为别树一帜的显学。目前清代以前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批评,学术界取得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然而清代对其批评的内容,挖掘尚显不足,尤其是尚无系统性的《古诗十九首》清代批评史研究。是以本文将借鉴西方接受美学研究方法,从清代主要文人对《古诗十九首》的批评著作切入,剖析其批评情况,梳理《古诗十九首》清代批评史,借此来更深入地认识《古诗十九首》在清代的批评发展过程,以期揭示《古诗十九首》清代批评史概貌、特点,以及探讨有关《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在清代成为显学的原因,以补前人研究之阙。本文由五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全文的有机整体。第一部分,略述清代以前文人对《古诗十九首》的代表性批评,力求理出一条粗略的脉络。为下面《古诗十九首》清代批评史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选取顾炎武、吴淇、王夫之,以分析清代初期代表性文人对《古诗十九首》的批评。此时期的批评呈现出修复、匡正前人偏激批评的趋势。《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完成了在清代成为显学的第一... 

【文章来源】: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市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及意义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清代以前对《古诗十九首》的批评概况
    第一节 南朝开创奠基时期
    第二节 唐宋元发展时期
        一、唐代代表性批评
        二、宋代代表性批评
        三、元代代表性批评
        四、明代代表性批评
第二章 清初文人对《古诗十九首》的批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顾炎武对《古诗十九首》的批评
        一、《古诗十九首》“本乎情”
        二、《古诗十九首》叠字使用自然
    第三节 吴淇对《古诗十九首》的批评
        一、《古诗十九首》“深合风人之旨”
        二、《古诗十九首》“卓绝古今”
    第四节 王夫之对《古诗十九首》的批评
        一、“兴观群怨”论《古诗十九首》
        二、情景交融论《古诗十九首》
    第五节 小结
        一、倡导儒家诗学政教美刺观下的批评
        二、以《诗经》为参照
        三、重视艺术批评
        四、对《古诗十九首》言情内涵的批评
第三章 清前、中期文人对《古诗十九首》的批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王士禛对《古诗十九首》的批评
        一、《古诗十九首》五言之体制大备
        二、《古诗十九首》“如无缝天衣”
    第三节 张庚对《古诗十九首》的批评
        一、儒家诗教观论《古诗十九首》
        二、《古诗十九首》格局、用笔甚好
    第四节 沈德潜对《古诗十九首》的批评
        一、温柔敦厚论《古诗十九首》
        二、《古诗十九首》“言情不尽”
        三、以音韵论《古诗十九首》
    第五节 小结
        一、儒家“诗教”批评
        二、审美批评的深化、总结
        三、儒家诗学政教批评与言情内涵、审美批评的结合
第四章 清代后期文人对《古诗十九首》的批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方东树对《古诗十九首》的批评
        一、《古诗十九首》“文法高妙”如“无缝天衣”
        二、《古诗十九首》“一字千金,惊心动魄”
        三、《古诗十九首》若《庄子》、屈原之意“冷水浇背,卓然一惊”
    第三节 刘熙载对《古诗十九首》的批评
        一、《古诗十九首》溯源不再拘泥于出自《诗经》
        二、《古诗十九首》蕴藉深厚“有物”之始
    第四节 小结
        一、不再拘泥于以《诗经》为参照评《古诗十九首》
        二、散文理论与诗学理论的交汇
        三、从高度总结走向开放
第五章 总论
    第一节 《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在清代成为显学的原因
        一、《古诗十九首》本身的经典性价值
        二、清以前历代文人的研究积累
        三、清代政治与文化环境背景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清代批评史特点
        一、《古诗十九首》清代批评史呈阶段式发展
        二、各阶段批评的内容虽存同处,亦有区别
        三、对《古诗十九首》抒情内涵的批评
        四、儒家思想为底色的政教批评与文学本身审美批评相行不悖
        五、集前人之大成,从总结到开放
    第三节 批评方法
        一、推源溯流批评
        二、政教批评
        三、审美批评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古诗十九首》元前接受史小谈[J]. 李文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5)
[2]王世贞对《古诗十九首》的接受[J]. 宋贤.  考试周刊. 2010(19)
[3]《古诗十九首》在唐代的阐释史[J]. 张敏,肖伟.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4]从语汇语句角度考量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J]. 木斋.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5]沈德潜“格调说”的范本——《古诗源》[J]. 周军.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8(03)
[6]方东树《昭昧詹言》论《古诗十九首》简评[J]. 高政锐.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7(06)
[7]《古诗十九首》在宋代的传播与接受[J]. 张敏,肖伟.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7(05)
[8]论清初陈祚明对《古诗十九首》抒情艺术的发微[J]. 陈斌.  中国韵文学刊. 2006(04)
[9]胡应麟与《古诗十九首》[J]. 赵燕.  兰州学刊. 2006(04)
[10]古诗十九首“东汉”说质疑[J]. 木斋.  中华文化论坛. 2006(02)

硕士论文
[1]《古诗十九首》经典化过程[D]. 许瑜娜.陕西师范大学 2016
[2]明代《古诗十九首》接受史研究[D]. 魏友.南京师范大学 2016
[3]清代《古诗十九首》批评之研究[D]. 龚翊昕.南昌大学 2015
[4]沈德潜《说诗晬语》诗学研究[D]. 蒙希凤.广西民族大学 2015
[5]《古诗十九首》拟诗研究[D]. 王捷.内蒙古大学 2013
[6]《古诗十九首》在魏晋六朝唐代的传播接受[D]. 刘酩诗.暨南大学 2011
[7]唐前《古诗十九首》接受史[D]. 李嵩明.黑龙江大学 2011
[8]《古诗十九首》词类研究[D]. 王宝山.四川师范大学 2010
[9]古诗十九首综论[D]. 陈心愉.华中师范大学 2007
[10]沈德潜诗学思想研究[D]. 李世显.安徽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60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160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d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