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17:09

  本文关键词: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明代《进士登科录》,是明代历次科举考试的原始记录,是科举制度遗留下来的实物例证,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宝藏。它对于研究明史、明代科举制度,尤其是明代进士出身的人物等多方面都有着其他历史文献所无法替代的价值。由于多种原因,已往学者对明代《进士登科录》仅限于作为文献资料的征用,而对其本身的研究却很不够。到目前为止,尚无一部研究明代《进士登科录》的学术专著。 本文充分利用了现存明代《进士登科录》这些原始文献。并且将明史与科举制度史结合起来,进行文献学、版本目录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考古学、计量统计学等多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同时,注意把中国传统国学研究方法与法国“年鉴派”史学家重视计量统计的研究方法有机结合,最终在归纳的基础上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除《引言》外,本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本体研究,下编则探讨它与另外一些明代进士题名文献之间的关系,各分四章展开论述。 《引言》部分探讨了论文选题的缘起、意义、明代“进士登科录”涵义的界定、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及本文主要利用文献等几个方面。笔者根据多年的精心搜集,把目前存世的明代《进士登科录》、《会试录》、《进士同年录》、《进士履历便览》的版本和庋藏情况罗列一表,它基本涵盖了已知存世的明代各类《进士登科录》。 上编四章主要探讨明代《进士登科录》本身。包括它的源流、版本、学术价值、局限性以及它对明代社会文化的影响等方面。 第一章阐述明代科举制度与明代《进士登科录》之间的关系,廓清《进士登科录》的源流,考察它的刊刻、流布、珍藏、版式及结构体例等基本情况。尤其是《进士登科录》的源流问题,笔者对之进行寻根问底、追本溯源。 第二章主要探讨明代《进士登科录》的内容,这是本文的重要内容之一。明代《进士登科录》最核心的内容是其进士名录及其履历,即“进士家状”部分。本章分四节具体探讨了明代《进士登科录》中存在的“告殿”现象、“官年”现象、殿试“时务策”以及明代进士的姓名、役籍、婚姻状况等内容。而这些又是已往学者没有论及或有待商榷的地方。“告殿”现象,即举人会试中式之后,因身体状况或父母亡故等原因而告假以待来科补行殿试。这一现象在明代极为普遍,几乎贯穿了有明始终。“告殿”者通常会在下若干科补行殿试。“官年”现象,即在官方履历中虚报年龄的现象,明代自始至终在官方所刊《进士登科录》和坊刻《进士同年录》、《履历便览》中都程度不等的存在这一现象。尤其是万历、天启、崇祯三朝,虚报年龄的进士人数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同时虚报的年数也越来越多。嘉靖以后考选翰林院庶吉士及科道官限年制度,遂使官年现象至明末而流于糜烂。《进士登科录》载皇帝御制策问及一甲三名进士对策。就明代时务策的内容而言,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民族、宗教、教育、文化等诸方面。明代时务策注重时务,很有针对性、现实性,具有较高的史学、文学价值。明代“时务策”的字数与文风之间有一定关系。 第三章主要探讨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文献价值及其局限性,这也是本文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探讨明代《进士登科录》在文献学上的意义。其次,就《进士登科录》中“进士家状”部分对明代各类历史人物的考订价值分类举例说明。再次,又利用所掌握的数十种明代《进士登科录》,对《明史》、《明实录》这两部研究明史的重要文献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订,从而有力地证明了明代《进士登科录》的重要文献价值。同时,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第四章主要探讨明代《进士登科录》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从《进士登科录》对政治活动、民间生活的影响以及对明代笔记、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的渗透这三个方面展开了探讨。 下编四章主要探讨明代《进士登科录》与其他明代进士题名文献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探讨《进士登科录》与《进士同年录》、《进士履历便览》之间的关系。后两种科
【关键词】:明代《进士登科录》 本体内容 文献价值 社会文化 其它科举题名文献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48
【目录】:
  • 论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引言 明代进士登科录——亟待开发的宝藏9-21
  • 一、选题缘起、意义及对“明代进士登科录”涵义的界定9-11
  • 二、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及本文主要利用文献11-21
  • 上编 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21-97
  • 第一章 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源流、刊刻、版式与体例21-38
  • 第一节 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源流21-29
  • 一、明代科举制度与明代登科录21-23
  • 二、进士登科录的源流23-29
  • 第二节 明代进士登科录的刊刻、流布与珍藏29-34
  • 一、刊刻29-30
  • 二、流布与珍藏30-34
  • 第三节 明代进士登科录的版式、结构与体例34-38
  • 一、版式34-35
  • 二、结构与体例35-38
  • 第二章 明代进士登科录相关专题研究38-69
  • 第一节 明代进士登科录中的“告殿”现象研究38-42
  • 一、“告殿”原始39
  • 二、“告殿”原因39-40
  • 三、“告殿”归宿40
  • 四、“告殿”规律40-42
  • 第二节 明代进士登科录中的“官年”现象研究42-55
  • 一、“官年”现象源远流长43-48
  • 二、文献所载明代进士生年方面的差异48-53
  • 三、“官年”现象的规律及其产生原因53-55
  • 第三节 明代进士登科录中的“时务策”研究55-62
  • 一、御制策问及进士对策的结构体例55-58
  • 二、明代“时务策”与明代时务58-60
  • 三、明代“时务策”的字数与文风60-62
  • 第四节 明代进士登科录中的其它内容研究62-69
  • 一、关于姓名62-65
  • 二、关于役籍65-68
  • 三、关于婚姻状况68-69
  • 第三章 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文献价值及其局限性69-91
  • 第一节 明代进士登科录在文献学上的重要意义69-71
  • 第二节 进士登科录对明代各类历史人物的订补71-83
  • 一、宰辅大臣72-73
  • 二、军事名将73-74
  • 三、文史学家74-77
  • 四、思想家77
  • 五、科学家77-78
  • 六、藏书家78
  • 七、东林党及明末英烈78-79
  • 八、名人子弟79-80
  • 九、科举家族80-83
  • 第三节 进士登科录对《明史》、《明实录》的订补及校误83-87
  • 一、进士登科录对《明史》的订补83-86
  • 二、进士登科录对《明实录》的校误86-87
  • 第四节 明代进士登科录的局限性87-91
  • 第四章 进士登科录与明代社会文化91-97
  • 第一节 渗透到政治活动之中91-92
  • 第二节 渗透在民间生活之中92-93
  • 第三节 渗透到文学作品之中93-97
  • 一、进士登科录与明人笔记93-95
  • 二、进士登科录与小说、戏剧95-96
  • 三、进士登科录与诗歌96-97
  • 下编 明代进士登科录与其他科举题名文献之关系97-131
  • 第一章 进士登科录与同年录、履历便览之关系97-104
  • 第一节 同年录的涵义、源流和分类97-98
  • 第二节 明代同年录的编刊、版式及体例98-101
  • 第三节 同年录的社会作用101-103
  • 第四节 明代进士登科录与同年录之区别103-104
  • 第二章 进士登科录与题名碑、《碑录》及《索引》之关系104-119
  • 第一节 明代进士题名碑104-112
  • 一、款式与体例104-105
  • 二、社会作用及其文献价值105-108
  • 三、局限性108-112
  • 第二节 《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112-115
  • 一、《碑录》并非据碑直录113-115
  • 二、《碑录》也有明显错误115
  • 第三节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115-119
  • 一、《索引》仅利用了数科《进士登科录》进行校补116
  • 二、《索引》后附《题名录》尾注考释116-117
  • 三、个案研究117-119
  • 第三章 进士登科录与《皇明进士登科考》、《皇明贡举考》及《类姓登科考》之关系119-126
  • 第一节 《皇明进士登科考》和《皇明贡举考》119-124
  • 第二节 《类姓登科考》124-126
  • 第四章 进士登科录与方志《进士题名》之关系126-131
  • 第一节 进士登科录是方志《进士题名》的直接渊源之一126-128
  • 一、方志《进士题名》的资料来源126-127
  • 二、进士登科录是方志《进士题名》的直接渊源之一127-128
  • 第二节 登科录与方志相辅相成、优势互补128-131
  • 一、登科录对方志的考订作用128-130
  • 二、方志对进士登科录的补充作用130-131
  • 附表一:(上编第二章第一节)明代历科“告殿”情况一览表131-140
  • 附表二:(上编第二章第二节)明代进士登科录中“官年”现象统计一览表140-150
  • 附表三:(上编第二章第三节)明代历科殿试制策摘要一览表150-160
  • 附表四:(上编第三章第三节)进士登科录对《明史》人物名籍订补一览表160-167
  • 附表五:(下编第二章第一节)明朝历科进士题名碑建立年代一览表167-170
  • 附表六:(下编第二章第二节)题名碑、《碑录》与《进士登科录》就明代历科进士名籍对比一览表170-173
  • 附表七:(下编第二章第二节)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科进士名籍对比一览表173-177
  • 附表八:(下编第二章第二节)《碑录》与明代《进士登科录》关于进士名籍所载差异一览表177-189
  • 附表九:(下编第二章第三节)《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附《题名录》尾注考释一览表189-193
  • 附表十:(下编第三章)《皇明进士登科考》、《皇明贡举考》、《类姓登科考》与《进士登科录》就若干科进士名籍比较一览表193-205
  • 主要征引文献205-212
  • 后记21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进春;;洪武十八年榜进士考实——几种科举史料的对比研究[J];文献;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邱进春;明代江西进士考证[D];浙江大学;2006年

2 刘晓军;明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方芳;《清代朱卷集成》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王红春;明代进士家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红春;明代浙江举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森;明清河北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19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c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