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中“真、善、美”道德内涵浅析
发布时间:2021-06-05 23:33
真、善、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珍贵的思想资源,内涵深厚,实践方法行之有效,亦具有时代价值。在国学经典中,"真"包含了三层涵义:与客观存在完全相符的表象或情感,如真相、真情等;对社会存在本质的认识,如真知、真理等;本性、本源,如返璞归真等。"善"可见于各家经典,是中华传统道德修养中的核心命题,儒家尤其倡导从"天地之善"到君子美德的践履。"美",注重与"真"和"善"的统一,形成了"天人合一""君子之乐"等中华传统审美理念。寻真、持善、求美是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追求理想人格和社会和谐的精神正能量。
【文章来源】:管子学刊. 2018,(04)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真”的道德内涵与人格修养
(一) 与客观存在完全相符的表象或情感, 如真相、真情等
(二) 对社会存在本质的认识, 如真知、真理等
(三) 本性、本源, 如返璞归真、修真等
二、“善”的道德内涵与人格修养
三、“美”的道德内涵与真善美之统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新轴心时代的文化建设[J]. 汤一介. 探索与争鸣. 2004(01)
[2]儒家中庸、中和是“真善美”的统一[J]. 谢树放. 兰州大学学报. 2003(05)
[3]寻真·持善·求美——谈谈真、善、美[J]. 胡家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0(02)
[4]《周易》中的真、善、美思想[J]. 席升阳.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5]“真善美”探源[J]. 单纯. 浙江社会科学. 1999(06)
[6]道儒佛与真善美[J]. 李兴武. 社会科学辑刊. 1999(05)
[7]论道德与真善美的统一[J]. 赵卓莉.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1)
[8]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追求真善美[J]. 徐辉. 中华文化论坛. 1996(03)
[9]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从两位中国现代哲学家说起[J]. 方克立. 哲学研究. 1995(11)
[10]柏拉图哲学中真善美的统一[J]. 索亚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01)
本文编号:3213122
【文章来源】:管子学刊. 2018,(04)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真”的道德内涵与人格修养
(一) 与客观存在完全相符的表象或情感, 如真相、真情等
(二) 对社会存在本质的认识, 如真知、真理等
(三) 本性、本源, 如返璞归真、修真等
二、“善”的道德内涵与人格修养
三、“美”的道德内涵与真善美之统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新轴心时代的文化建设[J]. 汤一介. 探索与争鸣. 2004(01)
[2]儒家中庸、中和是“真善美”的统一[J]. 谢树放. 兰州大学学报. 2003(05)
[3]寻真·持善·求美——谈谈真、善、美[J]. 胡家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0(02)
[4]《周易》中的真、善、美思想[J]. 席升阳.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5]“真善美”探源[J]. 单纯. 浙江社会科学. 1999(06)
[6]道儒佛与真善美[J]. 李兴武. 社会科学辑刊. 1999(05)
[7]论道德与真善美的统一[J]. 赵卓莉.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1)
[8]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追求真善美[J]. 徐辉. 中华文化论坛. 1996(03)
[9]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从两位中国现代哲学家说起[J]. 方克立. 哲学研究. 1995(11)
[10]柏拉图哲学中真善美的统一[J]. 索亚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01)
本文编号:3213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213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