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梁漱溟、马一

发布时间:2021-07-31 00:01
  现代新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大都从事人文教化与教育活动。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精神和学术传统的坚守和更新,使得他们有着强烈的传承愿望,因此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都有许多的尝试。这些尝试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尤其体现出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间,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之间,精英教育与平民教育之间的激荡、冲突与融合。本文运用哲学、思想史、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对现代新儒家第一代代表人物,即梁漱溟、马一浮、熊十力三位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进行较深入的研究,重点检视三位先生之儒家价值观、学术精神和文化精神在其教育思想与实践中的显现和影响。本文将梁漱溟、马一浮、熊十力三位先生视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对其教育思想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从整体上展示这个文化共同体对传统儒家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揭示其教育思想对后来者特别是现代新儒家第二代人物的深远影响。论文采取哲学与文化的视角,按照哲学—教育—实践的思路,侧重对三位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进行哲学分析,在深入剖析他们主要思想中与教育相关的哲学概念与哲学命题的基础上,再从中提炼出各自教育思想的要义。三位先生的教育理念及其实践,反映了他们的新儒学思想在社会层面的具体落实。论文着...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现代新儒家教育思想的综合性研究
        (二) 梁漱溟、马一浮、熊十力的教育思想研究
        (三) 现代新儒家其他人物的教育思想研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现代新儒家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晚清教育改革与科举制的废除
        一、晚清教育的僵化
        二、教育改革与科举制的废除
    第二节 民国新学制与传统儒学的困境
        一、民国新学制与新的教育理念
        二、传统儒学的困境
    第三节 “学”的重建与“教”的实践
        一、西学的冲击与回应
        二、儒家的哲学转向
        三、教育实践的探索
第二章 梁漱溟的教育思想与乡村建设
    第一节 梁漱溟的求学经历与早年思想历程
        一、家庭教育
        二、思想历程
        三、“问题中人”
    第二节 梁漱溟的教育理念
        一、教育应指导人过合理的生活,扩大人生命的可能
        二、教育应尽其推进文化、改造社会之功
    第三节 梁漱溟的教育实践
        一、在北京大学的研究与教学
        二、中等教育方案——教育普及与制度改革是否可能
        三、乡村建设——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实验
        四、勉仁学系——转向文化研究与传承
        五、余论
第三章 马一浮的教育思想与复性书院
    第一节 马一浮的求学与治学
        一、幼承庭训,少学经典
        二、家国之痛,求学西方
        三、出入三教,归宗六艺
    第二节 马一浮的六艺之学与国学教育
        一、教育的宗旨——“复性”与成就圣贤人格
        二、六艺——马一浮论国学教育的内容
        三、工夫论与读书法
    第三节 复性书院的开办与讲学活动
        一、儒学与书院
        二、复性书院的办学
第四章 熊十力的教育思想及其学术研究传承
    第一节 熊十力的求学与治学经历
        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家庭教育与自学
        二、从“慨然有革命之志”到“革政不如革心”
        三、立说与讲学
    第二节 熊十力的教育思想
        一、“贵在见体”——生命力的激发
        二、“立志”与“工夫”
        三、重视人文教育
    第三节 熊十力的教育实践
        一、熊十力的执教经历与教学特点
        二、对书院、独立文史研究院模式的追求
        三、对学生的感召与启发
第五章 三先生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影响及现代启示
    第一节 三先生教育思想的异同与影响
        一、三先生教育思想的异同
        二、三先生教育思想与怀特海教育理论的比较
        三、弟子群体与深远影响
    第二节 三先生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现代启示
        一、终身教育
        二、青少年教育
        三、书院教育与大学教育
        四、中国文化精神的坚守与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312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312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7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