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卫风·氓》的文本解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8 10:50
本选题主要针对《氓》纷繁无序的文本解读研究现状而选定。《氓》是《诗经》选篇中收录最早、现在还保留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入选篇目,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被列为精读和背诵的篇目之一,可见其经典性。迄今为止,对其的相关研究,角度纷杂、成果颇丰,已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在如此复杂且不平衡的研究成果下,又基于学情的考虑,教师应如何取舍、整合和补充,又该做如何的教学处理,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故此,本文从文本的多元解读、与其他作品比较解读、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解读三个方面,对《氓》的文本解读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针对教学现状中的一些不完善之处,让本文所梳理的研究内容适当进入不同层次的教学,作为教学处理的有益补充。以期为高中教师、学生对《氓》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一个更为客观、详尽的参考。同时,也希望对古代诗歌的教学起到一点启发和推动作用。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诗经·卫风·氓》的多元解读研究
第一节 主题思想的多元解读研究
第二节 人物形象的多元解读研究
第三节 艺术手法的多元解读研究
第四节 悲剧成因的多元解读研究
第五节 文化内涵的多元解读研究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诗经·卫风·氓》与其他作品比较的解读研究
第一节 与中国古代作品的比较解读研究
第二节 与中国现代作品的比较解读研究
第三节 与外国古今作品的比较解读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课程的解读研究
第一节 高中语文教材选编的解读研究
第二节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的解读研究
第三节 高中语文教师反思的解读研究
总结与展望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性别视角论《诗经》中积极的女性形象[J]. 马路路.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10)
[2]淇水岸边痛苦而孤独的反思者——论《氓》中“我”的性格及其主题[J]. 杨文山.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6(10)
[3]《氓》《孔雀东南飞》《祝福》的比较阅读[J]. 梁国祥. 语文知识. 2016(17)
[4]论“三言”中“负心汉”形象的悲剧建构[J]. 齐婷婷.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5]“弃夫”的悲歌:《邶风·谷风》的语境分析[J]. 曾建华. 中国韵文学刊. 2016(03)
[6]《诗经》中弃妇的人格风貌初探[J]. 任娟,贺梅梅.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7]《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以“二南”、《王风》为例[J]. 宿雷. 潍坊学院学报. 2016(03)
[8]古代诗歌中的女性世界——以《诗经》为例[J]. 刘雯雯. 语文建设. 2016(17)
[9]卜筮文化视域下《〈诗经〉两首》抒情特色新论[J]. 王春. 中学语文教学. 2016(06)
[10]中国古代婚恋故事中的“分”与“复”——叙事诗《诗经·氓》与《孔雀东南飞》解读[J]. 马建东.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6(09)
硕士论文
[1]解放以来人教版高中课本《诗经》选编研究[D]. 王秋实.淮北师范大学 2016
[2]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与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D]. 张姝.重庆师范大学 2015
[3]《诗经》的语文教育价值研究[D]. 唐婷婷.浙江师范大学 2015
[4]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女性婚恋探析[D]. 覃燕茹.海南师范大学 2014
[5]论《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接受[D]. 张明明.东北师范大学 2013
[6]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对学生人格的影响[D]. 黄淑慧.辽宁师范大学 2012
[7]“教什么”与“怎么教”:高中古典诗词教学探讨[D]. 罗金华.福建师范大学 2008
[8]中国古代反传统的女性形象[D]. 刘莉琴.华中师范大学 2008
[9]利用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爱情观[D]. 刘玉玲.西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29826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诗经·卫风·氓》的多元解读研究
第一节 主题思想的多元解读研究
第二节 人物形象的多元解读研究
第三节 艺术手法的多元解读研究
第四节 悲剧成因的多元解读研究
第五节 文化内涵的多元解读研究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诗经·卫风·氓》与其他作品比较的解读研究
第一节 与中国古代作品的比较解读研究
第二节 与中国现代作品的比较解读研究
第三节 与外国古今作品的比较解读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课程的解读研究
第一节 高中语文教材选编的解读研究
第二节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的解读研究
第三节 高中语文教师反思的解读研究
总结与展望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性别视角论《诗经》中积极的女性形象[J]. 马路路.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10)
[2]淇水岸边痛苦而孤独的反思者——论《氓》中“我”的性格及其主题[J]. 杨文山.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6(10)
[3]《氓》《孔雀东南飞》《祝福》的比较阅读[J]. 梁国祥. 语文知识. 2016(17)
[4]论“三言”中“负心汉”形象的悲剧建构[J]. 齐婷婷.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5]“弃夫”的悲歌:《邶风·谷风》的语境分析[J]. 曾建华. 中国韵文学刊. 2016(03)
[6]《诗经》中弃妇的人格风貌初探[J]. 任娟,贺梅梅.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7]《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以“二南”、《王风》为例[J]. 宿雷. 潍坊学院学报. 2016(03)
[8]古代诗歌中的女性世界——以《诗经》为例[J]. 刘雯雯. 语文建设. 2016(17)
[9]卜筮文化视域下《〈诗经〉两首》抒情特色新论[J]. 王春. 中学语文教学. 2016(06)
[10]中国古代婚恋故事中的“分”与“复”——叙事诗《诗经·氓》与《孔雀东南飞》解读[J]. 马建东.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6(09)
硕士论文
[1]解放以来人教版高中课本《诗经》选编研究[D]. 王秋实.淮北师范大学 2016
[2]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与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D]. 张姝.重庆师范大学 2015
[3]《诗经》的语文教育价值研究[D]. 唐婷婷.浙江师范大学 2015
[4]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女性婚恋探析[D]. 覃燕茹.海南师范大学 2014
[5]论《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接受[D]. 张明明.东北师范大学 2013
[6]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对学生人格的影响[D]. 黄淑慧.辽宁师范大学 2012
[7]“教什么”与“怎么教”:高中古典诗词教学探讨[D]. 罗金华.福建师范大学 2008
[8]中国古代反传统的女性形象[D]. 刘莉琴.华中师范大学 2008
[9]利用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爱情观[D]. 刘玉玲.西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29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32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