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市场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创新
发布时间:2021-08-21 16:11
纵观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虽然有曲折,有低谷,但也有辉煌。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不能忽视和低估。可以说,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丢掉了传统文化,就等于丢掉了中华民族的根。但是,如果因循守旧、不加辨别地固守着传统文化,也是断然不可取的。因为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特别是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也有很多方面严重阻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才能使中国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目前,传统文化正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困境。要使传统文化走出困境,使中华文化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用科学的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几种错误观点,对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是非常有害的,必须加以分析和批判。一是把西方文化绝对化的“全盘西化”论,这实质上是对民族文化完全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证明是完全错误的;二是把传统文化绝对化,无批判地固守传承,这实际上是把传统文化中优秀成果的内涵无限制地扩大了,不仅是一种一厢情愿的主观幻想,而且是一种复古主义的历史倒退;三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论,该论调实质上倾向于西化论,且在本质...
【文章来源】:济南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1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界定
2.2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
2.2.1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2.2.2 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发展
2.2.3 中国传统文化遭受挫折
2.2.4 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发展
2.2.5 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2.2.6 中国传统文化遭到重创
2.3 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边缘化的现状及社会流行的几种错误观点
3.1 中国传统文化边缘化的现状
3.2 目前社会流行的几种错误观点
3.2.1 把西方文化绝对化的“全盘西化”论
3.2.2 把传统文化绝对化,无批判地固守传承
3.2.3 “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论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
4.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4.1.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依据
4.1.2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4.2 实现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对接
4.2.1 摒弃与市场经济不相容因素
4.2.1.1 摒弃传统文化中重农抑商的小农经济思想观念
4.2.1.2 摒弃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思想观念
4.2.1.3 摒弃传统文化中森严的等级制度观念
4.2.1.4 摒弃传统文化中的人治思想观念
4.2.2 弘扬与市场经济相容因素
4.2.2.1 弘扬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的精神
4.2.2.2 弘扬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
4.2.2.3 弘扬传统文化“诚实守信”的思想
4.2.2.4 弘扬传统文化“勤俭、节约”的精神
4.2.2.5 弘扬传统文化和谐思想
4.3 借鉴和吸收西方优秀文化成果,在不断创新中走向世界
4.3.1 分析借鉴西方政治文明,创造良好的政治文化
4.3.2 分析借鉴西方市场经济文化,创造良好的经济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现状、定位与发展取向[J]. 林华.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5)
[2]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研究[J]. 彭航. 现代商贸工业. 2009(01)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研究述评[J]. 陈方刘,徐兵.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8(01)
[4]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J]. 李卫星,刘海龙.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转型[J]. 吴珏.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5)
[6]论传统文化对市场经济的精神支持[J]. 黄金花. 理论前沿. 2005(22)
[7]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文化[J]. 梁木生,吴齐强. 红旗文稿. 2005(13)
[8]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兼论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新理念的矛盾[J]. 顾宁,张振. 社会科学论坛. 2004(08)
[9]市场经济与儒家文化——从亚洲经济崛起看儒家文化的作用[J]. 谭宏.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10]浅论传统优秀文化对市场经济理念的影响[J]. 邓红,夏建华.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1)
本文编号:3355924
【文章来源】:济南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1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界定
2.2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
2.2.1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2.2.2 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发展
2.2.3 中国传统文化遭受挫折
2.2.4 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发展
2.2.5 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2.2.6 中国传统文化遭到重创
2.3 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边缘化的现状及社会流行的几种错误观点
3.1 中国传统文化边缘化的现状
3.2 目前社会流行的几种错误观点
3.2.1 把西方文化绝对化的“全盘西化”论
3.2.2 把传统文化绝对化,无批判地固守传承
3.2.3 “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论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
4.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4.1.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依据
4.1.2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4.2 实现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对接
4.2.1 摒弃与市场经济不相容因素
4.2.1.1 摒弃传统文化中重农抑商的小农经济思想观念
4.2.1.2 摒弃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思想观念
4.2.1.3 摒弃传统文化中森严的等级制度观念
4.2.1.4 摒弃传统文化中的人治思想观念
4.2.2 弘扬与市场经济相容因素
4.2.2.1 弘扬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的精神
4.2.2.2 弘扬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
4.2.2.3 弘扬传统文化“诚实守信”的思想
4.2.2.4 弘扬传统文化“勤俭、节约”的精神
4.2.2.5 弘扬传统文化和谐思想
4.3 借鉴和吸收西方优秀文化成果,在不断创新中走向世界
4.3.1 分析借鉴西方政治文明,创造良好的政治文化
4.3.2 分析借鉴西方市场经济文化,创造良好的经济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现状、定位与发展取向[J]. 林华.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5)
[2]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研究[J]. 彭航. 现代商贸工业. 2009(01)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研究述评[J]. 陈方刘,徐兵.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8(01)
[4]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J]. 李卫星,刘海龙.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转型[J]. 吴珏.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5)
[6]论传统文化对市场经济的精神支持[J]. 黄金花. 理论前沿. 2005(22)
[7]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文化[J]. 梁木生,吴齐强. 红旗文稿. 2005(13)
[8]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兼论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新理念的矛盾[J]. 顾宁,张振. 社会科学论坛. 2004(08)
[9]市场经济与儒家文化——从亚洲经济崛起看儒家文化的作用[J]. 谭宏.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10]浅论传统优秀文化对市场经济理念的影响[J]. 邓红,夏建华.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1)
本文编号:33559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355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