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无为而治对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对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国学热潮仍旧在拍打着各个大陆,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都会随波逐流的关注一些我国传统的文化思想经典,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老子,看到老子我们都会情不自禁的研究研究。我着重研究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对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当今中职学生,不同于同龄的高中学生,他们的目标更明确,他们的学习内容更专业,他们也将比高中学生更早的步入社会,结束他们的在校学生生涯。同样的年龄,不同的受教育环境,这就决定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也不能延续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职学生面临着我国经济的重大转型,即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型期,这使得中职学生与市场经济关系亲密,市场经济的一些特征比方说,妇孺皆知的竞争性,利益至上性等等。这些特性影响着中职学生思想,使得中职学生出现了很多的特点。第一,政治观念淡薄,理想信念缺少。有些学生对我国党的基本方针、政策、邓小平理论等几乎不知,对于社会上的一些问题,,不能客观的去看待。第二,缺乏法律、纪律观念。一些学生处理问题,不计后果,完全感情用事,造成了一些无法挽回的损失,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第三,人生的价值观有问题,职位高低,收入多少成了他们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价值。对社会没有责任感。第四,没有道德标准,他们对是非的判断,对善恶的理解,对美丑的分辨,都没有一个完善的判断标准,造成了一些学生对不道德的行为反而大肆张扬,什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在他们眼中统统不存在。第五,生活过于单调,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品位和情趣。只能把自己扔到网吧里,消磨自己无聊的时间。比如他们比同龄的高中生更早的开始意识到自我,也就是自我意识,但同时由于年龄的原因,导致他们伴随而生的强烈的逆反心理;还有中职学生渴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可他们关注成才的原因,更多的是关心,成才是否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利润。功利意识过于强烈,是现在很多人的一个通病,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职学生更不可能避免。但我们都知道,利益这东西从外而来,也会从外离开。来的时候高兴,但一旦失去呢?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我想从老子的无为而治中得到一些启示,从中吸取一些精华,将这些精华运用到中职学生养成真正的终生受用的思想政治观念。老子的无为而治,是老子重要的政治思想。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基础就是道法自然,也就是这里边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理论对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益,其中浓缩着人生智慧。21世纪的今天,人人都知道经济全球一体化,而现在很多的事实证实老子的无为而治的确作用很大。外国人,尤其是日本人把老子的很多思想运用在了社会经济发展上,并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学习老子的无为而治,不仅能让我们重温经典的魅力,更能引导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职学生追求技术的更加实用性是必要的,但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根本。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做这篇论文的指导思想,在构思文章时,首先分析了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规律和意义和作用。着重下力量阐述的是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并在研究的过程中运用了现代社会科学和现代自然科学在研究规律方面比较新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其次考虑什么是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要透彻的了解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的产生,并且系统的概括出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整个体系。进一步分析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对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最后文章的重点,采用批判继承的态度,并借鉴了国外利用老子无为而治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形式,比较全面的研究了老子无为而治对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我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联系的指导方法,首先要高度重视理论研究里面体现的实践性,而且重视理论研究的可操作性,力求对建立现代化,适合现代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做出贡献,最终使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规律,更科学,更系统,更加实用。 今天我们的中职学校过多的关注学生的技能,而忽视了政治思想教育,对传统经典在现代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研究的还不够充分。我们应该尽量的解放思想,古今结合,学习经典把握现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们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用看似无为成就自己人生的大有作为。 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了无为而治对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点启示:启示一,教育者的无为成就了学生的有为;启示二,学生谦恭自然,怡然天成;启示三,追求生命的质量,还生命以纯洁自然。
【关键词】:无为而治 中职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71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3
- 一、 导论13-16
- (一) 研究的背景13-14
- (二) 研究的现状14-15
- (三) 研究的目的15
- (四) 研究的意义15
- (五) 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15-16
- 二、 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6-26
- (一) 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16-17
- (二) 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17-21
- (三) 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作用21-25
- (四) 老子无为而治符合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25-26
- 三、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探析26-32
- (一)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错误理解26
- (二)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真正内涵26-30
- 1. 无为而治的基础道法自然28-29
- 2. 无为而治的主旨无为而无不为29-30
- (三) 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无为而治30-32
- 四、 无为而治对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32-41
- (一) 启示一教育者的无为成就了学生的有为32-35
- (二) 启示二学生谦恭自然怡然天成35-37
- (三) 启示三追求生命的质量还生命以纯洁自然37-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3
- 附录43-45
- 后记45-4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内地西藏班(校)、内地西藏中职班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会议在江苏常州召开[J];西藏教育;2010年11期
2 刘湘;;传统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以老庄思想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齐淑萍;;走进道德根文化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引发的思考[J];网络财富;2010年16期
4 梁静;;“反本”“复性”论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21期
5 邬丽;周先进;;论人际和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6 韩强;;《老子》哲学的唯心主义本质——与胡曲园、李定生同志商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7 李超元;;试探老子对本原“道”的思维[J];学习与探索;1984年05期
8 徐治孝;;评老子的哲学观及社会史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年05期
9 陈祖慧;《老子》——“消极”的智慧[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10 薛其林;“无为”新解[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英腾;;谈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2 赵子林;;浅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孙慧玲;唐桂娟;;回归生活世界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的契合[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刘芳;;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人学透视的时代价值[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5 陈永福;;加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6 郭焱;;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余俊;;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管理的内容和原则[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8 李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人学反思[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9 张美琴;;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A];全国领导科学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精选[C];2001年
10 邱子辉;;构建三级配套体系,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春锦;共享老子“唯德大唯物主义”的智慧[N];农民日报;2009年
2 华中师范大学 刘固盛;论老子之善[N];光明日报;2009年
3 张永恒 胡剑波;“老子故里”文化牌如何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4 记者 杜少华 通讯员 张鸿 海棠 子健;纪念老子诞辰二五八一周年公祭大典在鹿邑隆重举行[N];周口日报;2010年
5 鲍鹏山;性格即智慧[N];光明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文勇;毕节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省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专家组肯定[N];毕节日报;2008年
7 韩宏文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H型钢厂;做好青工思想政治教育[N];长治日报;2009年
8 盛利祥;用活“四种方法”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N];承德日报;2009年
9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河堤初级中学 马树章;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N];大众科技报;2009年
10 东北师范大学 李忠军;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机结合[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春涛;老子八十一化图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2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3 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4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5 孙树文;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立慧;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王金情;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9 周从标;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胡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晶;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丁月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蒋蓓敏;批评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及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郭杨子;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地位面临的挑战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1年
5 董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理论趋势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斐;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方法与功能[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倩;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过程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聂露艳;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艺术院系舞蹈教学中的功能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肖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运用现状及其开发的措施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刘建柏;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对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3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7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