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无国界:理性把握国学复兴的时代性
本文关键词:学术无国界:理性把握国学复兴的时代性
更多相关文章: 国学热 现代文明 学术研究 复兴运动 中国传统文化 农业文明时代 文化经典 国学研究 话语体系 现代化建设
【摘要】:正5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到,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还特意强调民族性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吸收、升华的基础上,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当下实际情况,用批判的眼光和开放的胸怀开展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反观当前的国学复兴运动,许多现象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国学"的热度在近年来持续上升。形形色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关键词】: 国学热;现代文明;学术研究;复兴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农业文明时代;文化经典;国学研究;话语体系;现代化建设;
【分类号】:G122
【正文快照】: 5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到,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还特意强调民族性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吸收、升华的基础上,更加符合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骞叔;;加强研究,引导国学热健康持续发展[J];理论视野;2007年01期
2 王杰;;当前国学热中应注意的几种倾向[J];理论视野;2007年01期
3 栗子;;谈所谓“国学热”[J];华夏文化;2007年01期
4 刘晓林;;中国国学热,热了吗?[J];观察与思考;2007年08期
5 刘晓林;;中国国学热的背后[J];观察与思考;2007年08期
6 刘晓林;;这样的国学热,可以吗?[J];观察与思考;2007年08期
7 滕复;;迈入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文化准备——也谈国学热的背后[J];观察与思考;2007年08期
8 ;《中华圣人》在国学热中问世[J];领导科学;2007年14期
9 孙小韵;;缺乏精神的“国学热”[J];社会观察;2007年09期
10 ;“国学热”,该如何发展下去?[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璇;;“国学热”的冷思考[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2 ;什么叫国学热——在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演(节选)[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8年第1期(许嘉璐会长文化论谈专辑)[C];2008年
3 詹佳;;由“国学热”反思中国的全球文化角色[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4 楼宇烈;;国学百年启示录[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永飞;“国学热”再热也无妨[N];解放日报;2007年
2 简超;不要病态的“国学热”[N];今日信息报;2007年
3 仇宇浩;《品三国》与国学热无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蔡永飞;如何看“国学热”[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张颐武;“国学热”也要深化和升级[N];团结报;2010年
6 朱四倍;“国学热”不能热在功利上[N];大众科技报;2010年
7 朱四倍;警惕“国学热”的虚化和功利[N];工人日报;2010年
8 张颐武;“国学热”扩展的背后[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王杰;当前“国学热”兴起的主要原因[N];北京日报;2007年
10 陈漱渝;国学热三思[N];中国艺术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晶;新吟诵的兴起及其文化意义[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吕(吕+吕);传统与反传统的纠结[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03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60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