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班级管理共同体及其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17:33

  本文关键词:班级管理共同体及其建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共同体 建构策略


【摘要】:近年来班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改革班级管理的举措可谓层出不穷。共同体理论逐渐被一些教育工作者尝试性的引入我国的教育实践领域。对于班级管理来说,以共同体理论为基础,创建班级管理共同体是一种全新的理论性尝试。在班级管理中引入共同体思想,一方面强调学生作为班级主体的自主管理能力,重新定义教师角色;另一方面,以共同体成员间的合作、共享关系形成的相互作用机制来重新审视教师与学生的群体互动关系。将共同体理论引入班级管理中,为班级的发展提供了理想模型。因此,对于班级管理共同体的建构研究,在促进师生发展、促进班级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第二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教师的角色、师生关系、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管理结构,对当下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从班级管理共同体的内涵、性质、特征,对班级管理共同体这一理论构想进行了详细论述。笔者将班级管理共同体定义为,由教师、学生及家长组成的,以师生共同发展为愿景,以师生间亲密的关系为连结,以沟通、分享为合作方式的民主的班集体。第四部分,以南京某校的班级教育小组制的建立为实践模型,进一步验证了班级管理共同体的实践操作性,并提出班级管理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本研究在对班级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共同体理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班级管理共同体这一理论构想,并对其建构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本研究致力于建构一种班级管理形态,将班级还给学生。并试图通过具体的建构策略的提出,将这一理论设想回归到实践层面。通过对班级管理共同体的建构研究,希望能够解决当下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班级管理的改革发展探索新的途径。
【关键词】: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共同体 建构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7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8-10
  • (一) 研究背景8-10
  • (二) 研究意义10
  • 二、相关研究评述10-16
  • (一) 对于班级管理的研究10-13
  • (二) 教育领域对共同体的研究13-16
  • (三)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16
  •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16-17
  • (一) 研究思路16
  • (二) 研究方法16-17
  • 第二章 班级管理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17-24
  • 一、班级管理现状分析17-18
  • 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8-20
  • (一) 教师角色错位18
  • (二) 学生难以自主18-19
  • (三) 班级等级分明19-20
  • (四) 师生关系对立20
  • 三、班级管理中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20-24
  • (一) 陈旧的教育观念20-22
  • (二) 班主任负责制的缺陷22
  • (三) 班干部的任命方式22-23
  • (四) 教育制度的弊端23-24
  • 第三章 班级管理共同体概述24-36
  • 一、班级管理共同体的内涵24-30
  • (一) 共同体24-26
  • (二) 班级管理26-28
  • (三) 班级管理共同体28-30
  • 二、班级管理共同体的性质30-32
  • (一) 作为学习共同体30-31
  • (二) 作为实践共同体31
  • (三) 作为精神共同体31-32
  • (四) 作为伦理共同体32
  • 三、班级管理共同体的特征32-36
  • (一) 以师生共同发展为愿景32-33
  • (二) 以亲密的关系为连结纽带33-34
  • (三) 以合作的文化为运行基础34
  • (四) 以民主型班级的建设为保障34-36
  • 第四章 班级管理共同体建构的实践探索——南京X校班级管理经验透视36-48
  • 一、班级教育小组制的实施概况36-40
  • (一) 班级教育小组制的实施背景36-37
  • (二) 班级教育小组制的实践操作模型37-40
  • 二、班级教育小组制的实施成效40-46
  • (一) 案例呈现与分析40-44
  • (二) 案例结论与建议44-46
  • 三、对班级管理共同体建构的启示46-48
  • (一) 班级教育小组制与班级管理共同体46
  • (二) 对班级管理共同体建构的启示46-48
  • 第五章 班级管理共同体的建构研究48-56
  • 一、建构原则48-50
  • (一) 全纳原则48-49
  • (二) 个体优先原则49
  • (三) 人本原则49-50
  • 二、建构策略50-54
  • (一) 更新教育观念,给予学生权力50-51
  • (二) 改革班主任制,转变教师角色51-52
  • (三) 师生合作协商,,共建平等关系52
  • (四) 保持民主作风,形成民主氛围52-53
  • (五) 完善制度规范,保障合理运行53-54
  • 三、建构过程54-56
  • (一) 理论学习54
  • (二) 讨论交流54-55
  • (三) 班级试点55
  • (四) 总结反思55
  • (五) 逐步推广55-56
  • 结语56-57
  • 参考文献57-60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60-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建荣;;家校多维合作德育模式探索[J];班主任;2009年07期

2 陈琴;;高校教学管理共同体构建的价值及实现[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李常洪;李铁;范建平;李小卯;;合作管理研究框架[J];管理学报;2008年02期

4 林冬桂;论班级教育管理观念的更新[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年04期

5 齐学红;钱铁锋;;建立班级教育小组制度——班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尝试[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08年08期

6 卜玉华;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班级管理理念的发展趋势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骆舒洪,周卫红;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1年11期

8 胡江月;班级民主管理的新尝试[J];教学与管理;2004年28期

9 陈红燕;班级管理研究述评[J];教学与管理;2004年31期

10 焦春玲,杨海青,孙玉洁;现代班级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J];教学与管理;2005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健;学习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家军;学校管理伦理论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6 田友谊;创造教育环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冯茁;论教育场域中的对话[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明;班级民主管理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林艳阳;让班级成为学生自主管理的园地[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法友;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朱立新;中学班级自主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波;东莞实验中学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包蔼黎;迈向课堂学习共同体[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生娥;中学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桂云;班级管理伦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胡航;学校情境中实践共同体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林杰;家校合作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01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01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a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