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认知风格、创意效能感与创造力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10-13 13:10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认知风格、创意效能感与创造力的关系
【摘要】: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而创意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创造力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它能够不断的激励个体进行创造性的工作。认知风格是当前人格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通过对创造力人格层面的分析,探讨认知风格与创造力的关系,对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格特征的人才具有指导意义。从心理学角度认识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性,探讨影响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从而提出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方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 研究一:首先对新加坡学者Alan Hill编制的《大学生创意效能感量表》进行修订,使其符合我国大学生的特点,为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创意效能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份良好的测量工具。根据该量表获得的数据分析我国大学生创意效能感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的科研和教育实践工作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资料。 研究二:以研究一所选取的被试为施测对象,深入分析认知风格、创意效能感感与创造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我国大学生创意效能感与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对所的数据的分析,得出的结果有: 1、修订后的大学生创意效能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检验区分度的题总相关系数均达到了“良好”的水平;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65;量表的编制建立在班杜拉的效能感理论基础之上,保证了其结构效度,而专家评定的方式又确立了量表的内容效度。 2、大学生创意效能感的专业差异表现为:在认知效能维度和任务效能维度上,文科生优于理科生,而在任务效能维度上,理科生优于文科生。 3、大学生创意效能感的年级差异显著,表现为大一创意效能感水平最高,大二次之,到大三时降到最低,,大四略有回升。 4、大学生创意效能感在性别、生源地和学习成绩方面差异并不显著。 5、大学生创造力与认知风格、创意效能感的相关显著。 6、创意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在认知风格与创造力的关系中中介效应显著。
【关键词】:认知风格 创造力 创意效能感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12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2-24
- 2.1 创造力的概念12
- 2.2 创造力的相关研究12-18
- 2.2.1 创造力研究的进展12-15
- 2.2.2 有关创造力研究的新进展15-17
- 2.2.3 国内有关创造力的研究17-18
- 2.3 创意效能感与创造力18-20
- 2.3.1 创意效能感的概念18-19
- 2.3.2 创意效能感与创造力19-20
- 2.3.3 创意效能感的其他相关研究20
- 2.4 认知风格与创造力20-24
- 2.4.1 创造力的人格差异20-21
- 2.4.2 认知风格与创造力21-24
- 第三章 研究设计24-28
- 3.1 问题提出24-25
- 3.1.1 研究内容24
- 3.1.2 理论意义24
- 3.1.3 实践意义24-25
- 3.2 研究方法25-26
- 3.2.1 文献法25
- 3.2.2 问卷法25-26
- 3.2.3 访谈法26
- 3.3 研究一26-27
- 3.3.1 研究假设26-27
- 3.3.2 研究过程27
- 3.4 研究二27-28
- 第四章 学生创意效能感量表的修订及大学生创意效能感的特点分析28-40
- 4.1 大学生创意效能感量表的修订28-33
- 4.1.1 研究目的28
- 4.1.2 待修订量表简介28
- 4.1.3 “大学生创意效能感量表”的修订28-31
- 4.1.4 大学生创意效能感量表的试测31-33
- 4.2 大学生创意效能感量表的正式施测33-40
- 第五章 学生认知风格、创意效能感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40-48
- 5.1 研究假设40
- 5.2 研究对象40
- 5.3 研究工具40
- 5.4 数据处理40
- 5.5 结果分析40-45
- 5.5.1 认知风格、创意效能感与创造力的相关分析40-41
- 5.5.2 认知风格、创意效能感与创造力的回归分析41
- 5.5.3 认知风格、创意效能感与创造力的路径分析41-45
- 5.6 访谈法45-48
- 第六章 讨论48-54
- 6.1 大学生创意效能感量表的修订48
- 6.2 大学生创意效能感的特点分析48-50
- 6.3 大学生认知风格、创意效能感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50-51
- 6.4 研究反思与展望51-54
- 第七章 研究结论54-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62
- 附录162-64
- 附录264-66
- 附录366-68
- 附录468-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沃建中,闻莉,周少贤;认知风格理论研究的进展[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2 阳莉华;;大学生创新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3 张译允;;师范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6期
4 郭桂梅;段兴民;;变革型领导行为与创造性:内在动机和创造性工作氛围的中介作用——针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3期
5 陈国权;周为;;领导行为、组织学习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9年05期
6 阳莉华;;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现状的调查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李开复;;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请培养21世纪企业需要的人才[J];商务周刊;2006年21期
8 王莹;;某校高三年级学生考试焦虑与个性特征的关系[J];中国校医;2010年05期
9 李寿欣,李涛;大学生认知方式与人际交往及创造力之间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10 张景焕;林崇德;金盛华;;创造力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玲;小学高年级儿童家庭环境、创意自我效能与创造力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25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2501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