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格能力”评价体系看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文化建构——以“高中国际班”为例
本文关键词:从“资格能力”评价体系看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文化建构——以“高中国际班”为例
【摘要】:要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并深化其合作内涵,合作过程的文化维度值得高度关注。高中国际班因其在教育结构中的特殊位置,在文化维度上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从后结构主义理论视角出发,"资格能力"评价是权力规训个体、塑造文化的重要策略,可作为破解文化交流之权力机制的切入点。本研究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在绘制高中国际班日常生活画卷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师生各项资格能力的评价标准,对中外双方的合作模式与合作文化进行反思。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资格能力 评价 文化建构
【分类号】:G526.9
【正文快照】: 跨国教育在我国包含两种模式:以输出为导向的境外办学和以输入为导向的中外合作办学。前者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后者已经历多年的摸索,正逐步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提升。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来说,“消化吸收、利用创新”是我国教育者把握中西方教育理念之关系的重要准则[1],其相关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章新胜;认真学习贯彻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J];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邱志荣;陈鹏儿;;传承古越文脉 展示水乡风情——浙东古运河整治的理念与实践[A];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许尚枢;;寻因觅胜 开发诗路[A];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竺国强;;浙江新昌山岳地貌旅游资源及其特征[A];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王芳;;论郦学与徐学[A];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陈庆江;;论徐霞客对云南政区治所城市的考察[A];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禄娟,王璇,高春霞;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与教育持续发展[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2 蔡雅萱;史晓燕;;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综述[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李汉邦,张晓京;国外高等教育评估的实践及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田宏忠;;提高办学效益 促进内涵发展[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林杰;;组织理论与中国大学组织研究的实证之维——读《大学组织与治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6 郭建如;阎凤桥;;北大教育管理研究:学科制度化的回顾与反思[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7 王富平,鲁秋香;学生创新学习行为的评价[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刘慧珍;;高校治理的制度问题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年02期
9 张彩虹;;改革评价机制实现高等教育公平[J];成功(教育);2011年02期
10 黄林芳;高等教育投入产出主成分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齐梅;;考试与教育评价理论的沿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2 李小薇;乐莉;;向东盟国家输出优质高职教育资源的实践探索[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茹宁;国家与大学关系的哲学分析[D];南开大学;2007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敬然;政府分权下大学自主的实现[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茂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流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方鸿琴;我国高校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构建与质量审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继平;从冲突走向和谐:高等教育评估价值取向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黎志华;教师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光彦;大学教师绩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廖益;大学学科专业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星星;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新方案的元评估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2 张亚丽;北京民办BK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的绩效考核体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高岩;吉林省高校科技人才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4 余勇;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实现方式多样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娜;真实性评价在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6 侯晓蕾;大学生就业指导专业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家明;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莫贵评;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颍颍;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过程中学校组织结构的变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建超;高等学校内部评估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继林;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几点思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陈永庆,戴东新;关于中外合作办学几个问题的思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孔宪祖;从中国入世看上海中外合作办学[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3期
4 心怡;中外合作办学面面观[J];中国研究生;2002年01期
5 王敏丽;再论中外合作办学与教育全球化[J];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03期
6 郭建中,程旺;中外合作办学组织管理系统设计[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赵锋;中职中外合作办学收获了什么[J];上海教育;2004年10期
8 许圣道;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其监管与规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马健;中外合作办学的利与弊[J];国际人才交流;2005年05期
10 王敏丽;略论中外合作办学与教育全球化[J];中国成人教育;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向东;马宝玲;袁淑娟;;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与普通本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比较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Volume 2)[C];2010年
2 伍君昌;;赏识引领,和谐发展——浅谈运用赏识性评价,促进民办学校教师专业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吴佳德;;实施教师自我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4 ;与时俱进,,推动我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发展[A];北京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辑)[C];2004年
5 章志光;;学生的价值观与新社会行为的关系[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6 季国强;;新世纪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7 徐瑞泰;;“一节好课”必备的“三大要素”[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8 宋艳丽;;民办教师评价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张静;;论合作学习方式应用于在线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10 石家庄美术职业学校课题组;;心理健康对美术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仇方迎;我国将进一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N];科技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柯进;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健康有序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学勇;四川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个“大忽悠”[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姜乃强;中外合作办学如何“洋为中用”[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王甘武;权威信息是“学历打假”的利器[N];恩施日报;2010年
6 蒋娇;江苏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新签两个教育交流合作备忘录[N];江苏教育报;2009年
7 ;中外合作办学基本情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8 一鸣;积极发展中外合作办学[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9 高琰 白银区王岘学区;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N];白银日报;2009年
10 杨国栋;重复旧规无助于整顿外教市场[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国平;跨国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梁红京;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璐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行政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关爽;网络教育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俊;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伍丽媛;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质量分析和评价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潘娟;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重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昌晓莉;中外合作办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赵显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治理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陈大立;试论我国在教育服务贸易方面的承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肖利英;美国在线课程评价项目分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黎友源;网络课程设计及评价标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59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59107.html